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域都护安抚使司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域都护安抚使司

    第173章 西域都护安抚使司
    西域都护府,也就是安西都护,在唐时还有北庭都护等等的地区结构,眾多都护府在唐朝的结构中,有个大名鼎鼎的体系名称,藩镇。
    明朝是没有藩镇结构的,早期有藩王管辖地方的钱財和政务,但到朱老四夺位后,就彻底结束了,並且明朝如果在西域设置都护府,那肯定也是文官来统辖,几年轮换一次,
    逐渐行省化。
    像西域叶尔羌人的管辖,明朝最常用的,就是宣慰使司。
    这也是轮换制的州府机构,像皇帝暂设的西域都护安抚使司,在明代常用来管控羈摩地区或者说统治的高成本地区,用这个单位结构来安抚和震地方上那些非汉化的百姓。
    像叶尔羌人,蒙古人,西孟加拉的土蛮,都同属於这一类。
    皇帝是期望於自己外省制,也就是类似阿拉干省、西孟外省一样,用文官来更多的控制这些新疆土。
    而要这么做,那明廷也应该要在西侧安置一个留都,否则一条条大明政令难以迅速通达,很难及时的处理边疆事宜。
    当然,这方面划分出来的州府乃至总督,依旧是文官来担任,用大明朝的藩王去管边境,那是想都不要想,朱老四的例子是后世明朝皇帝一直有所防范的。
    將来朱由检把大明藩王们一个个封出去海外,也会像现在的情况一样,也同样是利用地方官和太监、锦衣卫来一直监控,
    他是不可能再像汉帝国一样,去把王子封出去保边,那是绝对不行的,朱由检绝对不可能允许。
    藩王们只能混吃等死,当然你也有权利点钱,享受极其奢侈的生活,但绝对不可以干涉朝政,也不能掌控地方財权,更不可能干涉地方官的地方政务。
    当然现在也是这么做的,明朝从朱棣一代之后,就一直是这么对待宗室和藩王,甚至越往后,宗室就越惨。朝廷不仅不给钱养他们,也不让他们经商,更不充许他们当官,说句实话在古代这就是等著饿死的意思。
    这件事情从十一月,一直吵到二月年关到了才结束,內阁以及吏部忙於设置西域的安抚使司诸官,也使得內阁很多事都做不了,廷臣们为此事,纠结於和勛贵武官们之间的关係,乾脆皇帝就以年关將近为由,先暂且搁置。
    既然处理不了,就先用西域都护安抚使司这个机构来行使朝廷职能,对此朱由检的看法就是先安抚叶尔羌人,然后迁民,安抚使司就只要完成这两个工作就行,至於说武官来管还是文官来管,他反正是无所谓。
    至於说再次设立一个留都,西安显然单论文化底蕴是完全够的,相比较看,洛阳是逊色许多。
    简单的商议后,內阁阁老们大多数都认定了西安,只有一个孙承宗认为不应该再设置留都。
    他亲自带著奏疏覲见皇帝说道过:“陛下曾南迁之后统合北京、南京的两地廷臣,这是为了什么?如果说留都有好处,那南北直隶又为何非要同归一个朝廷呢?”
    总之孙承宗是觉得南北朝廷合併了,对於再加设西安留都,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这一点虽然有点道理,但朱由检和內阁其他阁臣都认为,还是应该设立西安留都。
    原因也是很简单,那就是距离。
    留都和皇帝京畿实控区间的距离。
    南京与北直隶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对於西安来说其实更近,而且路线很多,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也可以通过海上。
    而南京前往西安,路途更加繁杂崎嶇,水路也不甚安全,一些重要的地方事务如果要在南京才能处理,就需要面对三千里的路途限制。
    也就是说南北方向,明朝通过南京其实就可以控制江南省和山东、北直隶了,但是西安地区路途上的因素,导致一个南京是控制不了更靠西的土地。
    那么西安被搬上来,作为留都西京的首选显得格外合理,反对的人也很少,廷臣年关一到,绝大多数政务都会被要求儘快的处理掉,然后处理不掉的,就先压一压,
    要准备过年了。
    大明朝的年关,文官们除了极少数留守的,都会放十天甚至半月,今年的年关假期,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朱由检是给了十五日。
    毕竟现在大明朝也属於是一个正常状態,战爭结束了,百姓需要休息,官吏们也需要休息,朱由检更需要休息。
    除了闹灾,朱由检是一项工作都不想干了,就算是他天天工作又怎么样?
    该闹饥荒的地方依旧是闹饥荒,要闹洪涝的地方也是不会少,有那些分配留在朝廷內的文官们打理朝政就行了,等到消灭了固始汗,朱由检乾脆就把事情丟给內阁和六部,学学万历,休息个一两年。
    大明朝除了洪武爷和歷史上的崇禎,哪个皇帝天天上班的?
    当明朝皇帝,学万历和嘉靖,那样才能长寿,在人均三十的年代,能凑到六十,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朱元璋好像是挺长寿的,也是挺离谱。
    崇禎十三年二月十七日,朝廷休沐。
    今年的旱灾地区,依旧是有河南、山西、陕西和北直隶地区。
    从去年的二月份开始,山西、陕西两省的监察御史和巡抚御史都上疏直言自己的辖地全省范围內,麦苗全部绝收,两省的州府衙门被迫开仓放粮,给百姓吃当地衙门过去积压的官粮。
    两省地方上的平仓也会拉出来陈粮,来平抑地方上的粮价。
    即使是迁走了大多数人口,这两省依旧是有不少百姓在朝廷救济粮还未到前就饿死的。
    而部分湖广北部地区、江苏部分、浙江部分也都有旱情。
    这一年的小冰河期已经达到高峰阶段,连番薯、土豆的產量都在这些地区有所衰减,
    只能利用更多耕地来种植,种下去无论什么粮食作物,都是长不出粮食的。
    江南省的粮食,现在也不大稳定的情况。
    朝廷连续数年都用南洋的粮食,去填补北方行省的粮食缺口,南洋是有不少粮食,即便是前不久救助地方洪涝,用掉了不少賑济粮,但毕竟一年三季收成的稻穀,养活了大量北方饥民。
    对於这种不可持久的状態,谁都没有好办法,这些百姓就像是钉子户,寧可饿死都不愿意迁徙,就是瞅准了朝廷会发救济粮。
    朝廷是不可能因为负担重,就乾脆断掉这部分粮食,这是会饿死人的。
    民心可以不重要,但能少挨骂当然最好。
    这是百姓祖上的地,祖上的屋子,理由当然正当,也只能是由百官自己多累一累,儘可能的在发生灾害了,能够及时拨发粮食。
    朝廷休沐,总有些官员留在京中处理这些事情,至於批红,则是丟给了司礼监,有王承恩呆在司礼监当掌印,朱由检是相当放心,提前就交代清楚了,自己则呆在后宫开始正常休沐。
    留官里头人数最多的是户部,他们则是要负责查清各地州府、港口海关那收上来的去年税收,一一列表统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