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衣锦还乡,广揽英才
第95章 衣锦还乡,广揽英才鲁路修穿着看不出身份的大风衣,带着警卫连长克洛泽和两个壮硕的卫兵,风尘仆仆地走出维也纳火车站。
他自己空着双手,三个随从都扛着装了不少金银币的行李。
这些随从都是在慕尼黑上的火车,因为他们比鲁路修休假更早,鲁路修是在半路上接的他们。
虽然跟长官加班会损失几天假期,但鲁路修一贯出手阔绰,随行人员都能好吃好喝,大家也乐于接这个活,就当是去旅游了。
火车站门口一溜儿的出租马车,装饰看着都还不错,却没有哪怕一辆汽车,或是背着煤气包的内燃机车。
奥利奥也是贫油国,开战后同样被封锁了,只能从中立国罗马尼亚稍微买一点民用汽油。
鲁路修一行,也只好先上了一辆马车。
“先生请问要去哪里?”马车夫一挥鞭子,回头询问。德玛尼亚人和奥利奥人说的同一种语言,完全不存在沟通障碍。
鲁路修不想行程受人限制,随口问:“维也纳现在有地方买汽车和汽油么?”
马车夫脸色立刻垮下去了一些,但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有是有,不过贵,汽油得黑市价才搞得到,开一天汽车够包我半个月马车了。”
鲁路修也知道,当着马车夫问买汽车的事儿不地道,就一个眼神示意克洛泽,丢了两枚金马克过去:“带我们去买车的地方。”
马车夫眼神瞬间就亮了,两枚金马克,够他跑三天马车的收入了。如果算纯利,至少要拉一周的活儿(纯利还要扣掉马的饲料钱)
他立刻扬起马鞭:“先生您放心,我这就带你们去环城大道的戴姆勒展厅。”
听到“环城大道”这个地名时,鲁路修心中微微一动。但马车夫的话里要素过多,他只好一点一点追问:“戴姆勒的展厅?维也纳人也都买戴姆勒么?不是斯柯达?”
马车夫反而愣了:“斯柯达?斯柯达又不造车,哦,开战之后,他们也为帝国代工汽车,但造的是‘劳伦&克莱门特’的车,那东西比戴姆勒差多了,没什么人买。”
鲁路修这才意识到,是自己记错了。
后世斯柯达经常宣传自己是130年车企,19世纪末就开始造车了。但其实也就百年车企,到一战结束后的1925年才收购了“劳伦&克莱门特”。
再往前的30年,“劳伦&克莱门特”只是个自立门户的个人品牌,质量和口碑也不怎么受维也纳人待见。
过了不知多久,马车沿着环城大道,先路过了一片鲁路修熟悉的哥特风建筑区,随后停在了一座形似百货商场的建筑楼下。
“环城大道1020号……”看着这个门牌号,鲁路修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听到地名时,会有一股熟悉感了。
因为不远处的1010号,就是这具肉身的母校,维也纳美术学院。
鲁路修不由想起了他穿越前那个时代,是在一座江南省城念书、工作。那座省城有一所大学,叫华夏美术学院,当初全省第一家保时捷4s店,就开在美院大门口左手边,后来全省第一家法拉利专卖店,又开在美院大门口右手边。
果然任何时代,美术学院门口,都是豪车展厅扎堆的地方。
穿越了半个地球,穿越了一百年,依然如此。
不过现在鲁路修是来买车的,暂时就不回母校故地重游了。
一行人下了马车,卫兵帮他扛着钱,径直进入戴姆勒展厅。
展厅里很萧条,都没什么人,战争年代嘛,几乎没人买汽车。
难得看到一个年轻客人进来,展厅的经理很客气地迎了上去:“先生,是来看车的还是订车?”
鲁路修指了指面前那辆戴姆勒样品:“我急用,要这辆样车,汽油加满。”
展厅经理:“这款是豪华型,要三万三千马克,但这是样车不能卖,而且现在汽油不好搞,都是配给的……”
鲁路修还没开口,一旁的克洛泽就帮他狐假虎威:“我们长官可是盟国的上校,有秘密任务来维也纳接洽,你赶紧申请一下。”
展厅经理上下打量两眼,反正今天也没客人,就打了个内线电话:“保时捷先生……”
电话另一头传来几声含混不清的声音,似乎并不打算批准,展厅经理这便要挂断电话。
但一旁的鲁路修听到“保时捷先生”这几个字时,耳朵也自然而然就竖了起来,一伸手便拦住经理手中的话筒,接了过来。
“戴姆勒维也纳公司的负责人保时捷先生么?就是前几年设计赛车参加‘亨利王子杯’竞速赛的保时捷先生?”
话筒另一头的声音短暂沉默了一会儿,显然是没反应过来,随后才嗯了一声:“阁下是……”
鲁路修很直白:“你可能不认识我,自我介绍一下,鄙人鲁路修.冯.亨特,来自巴里亚王国,德玛尼亚第6集团军上校团长,家族在巴里亚和比利金也有几家军工企业。
听说保时捷先生设计过很多赛车,有空可以认识一下,或许我们能有更多合作机会呢。”
对面的费迪南德.保时捷又沉默了一会儿:“上校先生,您可能也不知道。我现在不仅是戴姆勒维也纳公司的负责人,也被帝国军需部授予了新的差遣,马上要兼任斯柯达兵工厂的动力项目部技术总监……”
对方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已经明确,那就是不可能被挖角跳槽。
奥利奥帝国的军需部,已经给了斯柯达一个任务,开发专门的重炮牵引车,而且要爬坡能力强的重炮牵引车。
如今在南线战场,以及喀尔巴阡山战场,帝国的重炮部队因为机动性孱弱,尤其是在山区,用大量的挽马拖曳也拖不动,已经严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了。
历史上,“一千个人拖一门重炮上山”的真实战例,就是在奥军的作战行动中发生的。
但是很可惜的是,历史上的保时捷,搞这个项目也一直没搞定。
最后拖到1916年下半年,听说西线索姆河战场上,布列颠尼亚陆军都把坦克这种新武器投入战场了。保时捷才出于好奇,去了解了一下坦克这种新生事物。
随后他才大受启发,想到了用履带结构提升牵引车的爬坡力,最后赶工出一款半履带的重炮牵引车,给奥国陆军使用。
也正是在那个项目通过验收后,1917年时,保时捷才被母校维也纳工业大学追授了荣誉博士学位,他原本没有正经读过博士。
也是从那之后,他才有资格被后世之人称为“保时捷博士”。
鲁路修前世作为军迷,当然也大致了解过保时捷的事迹,一听保时捷提到“爬坡力强的重炮牵引车”项目需求后,他很快就想到了坦克和履带式车辆。
鲁路修也忍不住眼前一亮,这两个需求刚好吻合了:虽然现在距离布国人造出坦克还有一年多,但自己心中已经有坦克的概念了。自己只要点拨提醒一下,完全可以合则两利。
于是他就毫不客气地说:“对于爬坡力强的大功率车辆,其实我也有点见解,或许有机会我们可以切磋一下,我提供创意和思路,您提供研发。
我没强求挖你走,但你如果愿意接一点私活,盟友军工企业之间互相启发,我想也是合则两利的。我记一下您的电话吧,有空我会再打过来的。”
电话另一头的保时捷满腹狐疑,但对方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说不定真能技术合作,他也就认了。
既然要合作,一辆样车当然不是问题。鲁路修把话筒递还给展厅经理后,保时捷又吩咐了他几句。
展厅经理这才挂断电话:“三万五千马克,直接样车拿走,而且加满油。这段时间,阁下在维也纳,还需要加油的话,也可以来我们这里,我们还有点储备。”
鲁路修一挥手,克洛泽就拿了一袋50枚一捆、一共40捆的金币,数出5捆零钱,把剩下35捆交给对方。
这车鲁路修也就打算稍微开一阵,以后走了,就留给姐夫在维也纳的亲戚好了。将来再来维也纳公干,就让他们开车来接。
未来鲁路修到东线作战,肯定会经常跑维也纳的,有一辆车也方便。
……
有了戴姆勒,再去别处就方便了,可惜鲁路修的几个亲随都不会开车,还得他这个长官亲自开。
这年头,开车还是个技术活,他要不是跟殷麦曼学了一阵子,也不会开。
不过既然不需要那两个卫兵扛金币了,鲁路修也懒得再带这么多人。就稍微给了他们一捆50枚金币,找下榻的地方先安顿下来,安排好起居。
鲁路修自己只带着克洛泽一个跟班,驱车从维也纳美术学院门口驶过,朝着市税局而去。
“这里就是我曾经读大学的地方。”
“哦,长官您当初成绩一定非常好。好多次,我都觉得您的数学简直强得可怕。”克洛泽略带恭维地戏谑。
“说点大家不知道的。”
鲁路修得意一笑,继续一脚油门。路上很空旷,不一会儿就到了。
鲁路修直接把车开进维也纳市税局的大院,门卫看到他的戴姆勒,直接就立正了,完全没有过问。
反倒是鲁路修主动摇下车窗,问了一句:“请问征管科的吉尔福德先生在么?”
门卫毕恭毕敬地回答:“就在三楼征管科办公室,对了……先生,能说一下您的身份么?我登记一下。”
门卫甚至没敢让他写,只是让他报一下,然后自己代笔。
“鲁路修.冯.亨特,他是我姐夫,来探亲的。”
鲁路修也不为难对方,一边下车一边回答,随后抖了抖风衣径直上楼,留下克洛泽看着车和钱。
门卫回传达室登记了访客信息,但写着写着,突然发现这个访客名字怎么和之前收到过的传票信息有点像。
“鲁路修.亨特……吉尔福德科长那个失踪逃兵役被传唤的小舅子,不就叫这个名字么?但怎么会多了个冯?他还发财了?不会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跨国档案协查的事儿。
一个人在外国干了大事,只要不是家喻户晓到登上所有报纸,换个国家根本没人知道。
门卫挣扎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