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先走几步闲棋,榨干飞艇的最后剩余
第134章 先走几步闲棋,榨干飞艇的最后剩余价值1915年,7月26日。
罗马尼亚与露沙边境上的小城博尔赫拉德。
德第6集团军的2个军,已经悄悄聚集在了这一带,低调地作着出击准备。战役所需的军备物资、弹药补给,也都已经筹措运到前线。
博尔赫拉德城,严格来说是属于露沙帝国的基辅罗斯地区的,甚至都不算比萨拉比亚的领土(即后世的摩尔多瓦,1812年拿破仑攻打露沙被反推时,被露沙军从罗马尼亚手中夺取)
不过在之前的罗马尼亚战役中,德奥联军顺手搂草打兔子,在南下推平罗马尼亚时,顺手把露国的这片地区,与比萨拉比亚的西部少许领土,一起收入了囊中。
这些地区与罗马尼亚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还不错,路况挺好,非常有利于驻扎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军队和物资往前线集中。但是一旦过了博尔赫拉德城、再想往东北方进攻,路就没那么好走了。
边境的对面,有露沙军队维持着防线,但最初几道防线并不严密,只是战略纵深非常深——这也是东线战场的一大普遍特征。
在西线,因为战线短、兵力部署密度高,双方都层层挖堑壕修工事,严防死守。但是在东线,战场很广阔,几百万军队撒下去也跟洒盐面一样,掀不起浪,只能是重点防御、纵深防御。
最前线的阵地,只是起到一个哨戒的作用,敌人真发起进攻的话,最外围的防线马上就会丢掉。
从博尔赫拉德再往东北偏东走直线距离180公里、实际路程240公里,就可以抵达基辅罗斯地区在黑海边的第一大港敖德萨。从敖德萨再沿着海岸线往东几十公里,就是露沙在黑海最大的造船厂城市尼古拉耶夫。
而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就是鲁路修为鲁普雷希特公爵规划的下一批进攻目标。
最近这段时间,德第6集团军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准备。哪怕鲁路修在布拉格和威廉港那些日子,这边的战备工作也没歇着。
选这两地作为进攻目标的理由很简单:敖德萨是黑海第一大吞吐量的港口,拿下这里,对于后续渗透基辅罗斯大平原的长期战役,有很大的后勤帮助。
尼古拉耶夫则有大型船厂,可以轻松修理包括新锐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在内的一切军舰。
此前德玛尼亚人把“毛奇级”战巡卖给奥斯曼人,奥斯曼人为什么大半年里都没敢用那些船来干点大事?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奥斯曼人自己缺乏大型造船厂。
一旦“毛奇级”受到重创需要入坞修理,奥斯曼人就修不了了,他们只能修那种不需要进干船坞的小伤。这才导致他们有军舰也不敢放手用,只能抠抠搜搜先确保自己不会大破,才敢采取些有限的作战行动。
而只要鲁路修帮第6集团军策划夺取了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将来就再也不怕“黑海战区军舰受伤没处修”的问题了,反而会让露沙的黑海舰队陷入这种窘境。
所以既然要在黑海战区发挥海陆协同之利,第一战就得夺取重要港口和修船厂,这是最保险也收益最大的打法。至于内陆的大城市,可以留到秋季攻势再说,饭要一口一口吃。
……
“你小子终于回来了,看看这边的准备情况如何,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博尔赫拉德城内,风尘仆仆从国内赶回前线的鲁路修,第一时间得到了司令公爵的接见。公爵让他亲自看了一下部队的准备情况,随后便抛出这个问题。
鲁路修看着地图缜密思索良久,这才肯定地说:“准备得很充分,两个军的地面进攻,应该能撕开敌人的防线,并且一路突破到纵深地带了。再配合上海军,以及我们精心筹划的德涅斯特河口绕后‘登陆’行动……
我觉得,这里到敖德萨一共240公里陆路里程,前200公里都可以轻松推进!原本进攻敖德萨,最怕的就是在穿过德涅斯特河口三角洲时,被泥泞难行、河流分汊密集的地形所阻。
一旦桥梁被炸断,舟船又征用不到,层层河网将极大迟滞我们的进攻,给敌人重新组织起防御拖延到时间。
现在来一场奇袭,在敌人根本不可能重兵布防到的、距离前线足有160公里直线距离的大后方登陆。然后直接抢占河口两岸的码头区,运气好再抢下三角洲地带的层层桥梁。
最后再等待地面进攻的主力从前线一路打过来,接应主力快速突破德涅斯特河口、兵临敖德萨城下。敌军的防御必然来不及调整。
而且,就算有什么意外,只要我们提前抢到了制海权,‘登陆部队’也可以进退自如,大不了接应部队来晚了、先头登陆部队守不住阵地,那就沿着海岸线收缩就是了。”
原来,鲁路修之前就跟公爵聊过的进攻敖德萨计划,相比于传统的“沿着罗马尼亚海岸线往东北方一路进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一手“绕后登陆、夺取关键河口三角洲桥梁、码头”的额外操作。
为的就是避免敌人依托河网和三角洲泥泞地带层层抵抗,不给敌人一线部队被打崩后、重新争取时间组织起二三线防御的机会。追求的就是一旦边境打崩了、能快速一路通过这200公里防区,直扑到敖德萨城下。
当然,地面边境的第一道防线怎么打穿,那还是要靠硬实力的,那是第6集部署在博尔赫拉德城周边的2个主力军的任务。鲁路修不知道这方面该怎么优化,这任务也跟他毫无关系。
德玛尼亚有的是能打正面硬仗的军队,术业有专攻,这不用鲁路修操心。
(注:下图为敖德萨战役计划图。)
鲁路修需要操心的、愿意操心的,只是绕后夺桥夺路,类似于地球上二战时代的“市场园行动”——
当然了,后世蒙哥马利的“市场园行动”是一场惨败,他想要夺取比利金到荷兰的大片水网上的桥梁、不让敌人组织起层层迟滞防御,接应诺曼底陆军主力一路打穿荷兰,结果却演变成了《遥远的桥》。
但鲁路修的行动,跟蒙哥马利的“市场园行动”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他这个用惯了空投的家伙,这次可没打算空投,而是打算改两栖登陆了。
他选择的登陆场,在战役最初爆发时,肯定是敌人疏于防范的地方,所以刚抢滩上岸时站稳脚跟难度并不大。
而且他投入的兵力,也会远超过空投——空投受限于帝国如今的飞艇部队规模,最多只能运1个团。1个团丢到大后方,又没有之前利沃夫战役时那样好几万己方战俘可以救出来,那肯定是要淹没在敌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的。
而登陆的规模受限于可以筹措到的黑海运输船,便是一次性运2个师过去都没问题,还能往返持续运输。
登陆的关键,是德玛尼亚人在黑海的舰队一定要夺取并确保制海权(其实是已经卖给奥斯曼人的舰队,但军舰和水兵都是德玛尼亚的,挂着奥斯曼旗)、并且扫清敖德萨港区南部沿海区域和德涅斯特河口区域的水雷。
只要有了持续的制海权,登陆部队是进退自如的,自然不可能出现“市场园行动”那样“丢下去就没退路了”的绝望情况。
一切看似有点冒险,实则尽在掌握。如果海军没夺取到制海权,后面的行动也根本不会启动,整个计划完全可以看情况随机应变、收放自如。
……
鲁路修跟公爵最终敲定作战计划后,很快就回到了他自己的部队,跟下属进一步磨合熟悉战术和任务。
他如今名义上可是“空降教导师”师长了,手下不仅有原本的骨干老兵,还从利沃夫战役中救出来的那4万德玛尼亚族人战俘中,又精选了差不多五六千人,都是杀敌立功过的,扩编到自己的嫡系直属部队里。
这些部队跟鲁路修一起打过硬仗,当初利沃夫城就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攻下来的,士气和忠诚度绝对没问题,只是技战术水平还有些次,不能跟原先空降团的老兵相比,这也急不了。
鲁路修就这样临阵磨枪、秣马厉兵。剩下的就是等海军那边先动手并确认战果,然后才轮到他这支登陆部队出动。
而海军要想动手,首先就需要给一些军舰安装好刚刚从威廉港那边运来的新式“刮底拖网扫雷链”,并且教会黑海舰队这边的士兵使用。
其次,还需要依靠一些空中支援,去拔除掉敖德萨港南部的一些岸防炮要塞,帮助开辟登陆场。毕竟要封锁一个有岸防炮的港口可太难了,不是海军做得到的。
德涅斯特河口是没有敌军岸防炮要塞的,但敖德萨港南郊有。
炮台要塞的位置,大约在敖德萨港以南15公里,距离德涅斯特河口泻湖的北岸和南岸,分别有20公里和25公里远。这个距离显然是超出普通陆上大口径加农炮射程的,但却勉强在海军型305毫米战列舰主炮的射程内。
敖德萨港南部的这些炮台,由3座双联装305舰炮构成,还有一些小炮。趁着现在敌人还没有发明出白磷弹,飞艇轰炸或许还能最后发挥一波威力,就再让那些飞艇最后打一次固定靶吧。
为了这次行动,鲁路修建议公爵协调了很多资源,把帝国剩下的飞艇部队当中、能够用来执行轰炸任务的,都借来集中搞几波猛烈轰炸。
目标倒也不局限于敖德萨港这边,甚至不用局限于东线和黑海,西线对布列颠尼亚人也可以趁机集中轰炸一下。
这又是一次海陆空三方协同的作战,空军仍然是首次出手的。
……
空中的轰炸任务,也是提前好久就开始筹备了,自从利沃夫战役之后,飞艇部队一直处在一个低任务烈度的状态,也休整够了。
布列颠尼亚人上次在飞艇手上吃大亏,还要追溯到2月底,但那次之后,他们也没再被飞艇揍得太惨过,所以始终也没琢磨出类似白磷弹的解法——在地球历史上,白磷弹、燃烧弹反飞艇,也要到1916年才问世。
如今就算威胁的形式变了,但只要烈度不太高,布国人也没那么大动力去千方百计解决这个问题。
东线这边,露沙人是5月份才刚吃的飞艇的亏,到现在也才2个月,露沙人的科研速度更慢,更不可能立刻找到解法。
不过一切都要料敌从宽,所以鲁路修多次给上面上书建议,趁着今年夏天,最后还能猛烈炸几次,再拖下去,可能就过了时间窗口期了。
前阵子他在威廉港的时候,还给参谋部高层上过书,谈过这个事情。
而当时上层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些骄傲自大的情绪,认为飞艇部队在敦刻尔克和利沃夫都立了大功,未来还能再猖狂很久。
甚至还有很多人在鼓吹继续大造飞艇,把大型飞艇部队的存量,从70艘进一步提高到120艘!再大钱造50艘新的大型飞艇!
而鲁路修当时听到这种意见,就拼命想要阻止。只有他知道帝国的飞艇已经够用了,白磷弹和高升限的战斗机出现后,飞艇终究是要退出轰炸载具的历史舞台的,未来最大的作用或许就只是远程海上侦查了。
要是能现在就踩住刹车,把原本历史上后续还要造的50艘大飞艇的资源省下来,多造些飞机和军舰坦克不好么?飞艇要用到的巨量氢气,也需要电解生产,这些电力省下来,多炼一些优质电炉钢不好么。
但他如今的地位,终究还是人微言轻,所以当时最后也只好在回程之前、单独求见了一下海军部长提尔皮茨元帅,跟提尔皮茨元帅讲了自己的技术推演和担心。
提尔皮茨元帅一开始也不信,觉得飞艇还能大用,应该扩建。鲁路修只好拿出了他提前准备的白磷弹样品,然后用一个氢气囊在提尔皮茨元帅面前做了实验。
还介绍了利沃夫战役时、彼得.施特拉赛少校的飞艇之所以坠落,就是气囊被敌人的侦察机撞破后,侦察机引擎破损后火塞点燃了氢气囊。
当时看到了氢气容器瞬间爆燃的画面后,提尔皮茨元帅才受到了最直观的震撼,随后对鲁路修表示了感谢,回去后就卖力奔走,促成了皇帝和参谋部、陆海军各部停止再浪费资源新造飞艇。
同时还促成了总参下定决心、趁着飞艇还没被敌人破解,最后集中、密集多轰炸敌人一阵!不能再捏在手上了!
这才有了现在鲁普雷希特公爵轻轻松松就能在东线一口气借到30艘轰炸飞艇的盛况,用于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战役。
而在西边,也有30艘飞艇被集结起来,准备就在这几天搞一波大的。
之所以还没动手,不过是为了等一个合适的天气——每年7月份,暴风雨天气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夏天有些时候沿海云层比较厚,要等一个没有雷雨没有低空云层的日子,才适合把行动的打击效果最大化。
而且最好要等到东西两线、预计连续数日都有好天气的情况。因为一旦任何一条战线上,大轰炸开始了,必然造成协约一方各国全部震动,大家哪怕无力彻底反制,至少也会做出一些预防措施,会警觉,后续的轰炸战果就没那么大了。
而7月28日这天,东西两线,方方面面天气都合适的日子,终于等到了。
……
7月28日凌晨3点,30艘飞艇在罗马尼亚位于黑海之滨的苏利纳基地,紧锣密鼓地做完了起飞前的全部准备,挂载好炸弹,等待最后的出击命令。
这里距离敖德萨同样是180公里直线距离,距离尼古拉耶夫则是220公里。但如果先去敖德萨、再转飞尼古拉耶夫,不走直线的话,那就是总路程240公里。
第6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也非常重视这次行动,亲自来飞艇基地视察,并且跟即将出击的艇长们一一握手。
鲁路修也跟着公爵一起,大半夜就来到苏利纳基地,祝大伙儿一帆风顺。
当公爵跟大家握手时,如果其中有鲁路修看好的熟人,鲁路修还会帮着引荐介绍其功绩:
“殿下,这位阿尔伯特.凯塞林中校,原本就是炮兵气球观察员出身,后来也上过飞艇执行过侦查校射任务,他还擅长跳伞,有过实战中气球被击落后、跳伞逃生归队的经验。
所以上次我派他去普热梅希尔要塞内,执行劝说库斯马内克中将按计划有序诈降的任务,他也完成得非常好。后来利沃夫大轰炸期间,彼得.施特拉赛少校牺牲了,轰炸飞艇部队损失了一员干将。
我觉得凯塞林中校适合飞艇部队,所以才冒昧建议借调他过来。他作为空中炮火观察员的履历,也确实非常适合轰炸任务,这两个月和团队的训练磨合表现也非常好。”
公爵听到此人履历如此丰富,还大胆敢为,也不由投去了欣赏的目光:
“好好干,鲁路修这小子看好的人,肯定都有潜力。”
“我一定努力,为帝国拔除进攻道路上的一切敌军堡垒!”凯塞林站得非常挺拔,激动地向公爵敬礼。
一番视察之后,飞艇终于全部启航,朝着敖德萨方向飞去。
而鲁路修这边的活儿还没完。他趁着公爵亲自来飞艇基地,等飞艇们都飞走后,鲁路修还带着公爵视察了这些刚刚建成的飞艇系泊设施:
“殿下,这座飞艇基地,都是在罗马尼亚投降帝国之后,短短一个多月里抢修出来的,我们今天才能在如此优越的位置突前部署飞艇。
集团军直属的那些工兵营,功不可没,我上次在轰炸利沃夫之前,在验收米哈洛夫采飞艇基地时,就发现了工兵部队里的一些工程人才很有潜力,值得重用……”
鲁路修说着,就为他看好的土木小老弟弗里茨.托特上尉又美言了几句,还为土木小老弟争取到了一个跟元帅殿下握手、当面汇报的机会。
弗里茨.托特简直都要激动得晕过去了,对鲁路修的感激也愈发难以言表,就差找没人的场合给鲁路修长官磕一个。
——
ps:昨天真是哔了狗,被反复弹窗烦了手贱升了鸿蒙5,结果导致被迫用了鸿蒙版app,插图也看不了,彩蛋章也看不了,自己想看一下创作效果也看不到。
大家用某牌手机的千万别急着升系统,不然阅读体验暴跌,继续用兼容版吧,拜谢。上一章末尾我有发彩蛋章,这章有插图。但我自己在读者端都看不到了,麻烦安卓书友能看到的说一声,发现有问题也评论说一声,拜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