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本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轰炸
第135章 本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轰炸两个小时后,凌晨5点10分。
敖德萨港以南15公里的某处无名海角。
露沙海军少校维塔利,正和往常一样,在炮台指挥官的值班室里睡大觉。
昨晚他甚至还就着肥猪肉和酸黄瓜干了大半瓶伏特加,最后没喝完就倒了。
他手下的士兵,也都无比懈怠。虽说理论上需要轮流值夜,观察海面上有没有敌舰出现、是否会威胁敖德萨港,但绝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在岗位上睡大觉。
战争开始快一年了,奥斯曼海军都没敢摸到敖德萨周边过,这里的水雷阵也只有露沙海军自己知道哪里有安全航道,外人乱闯就是找死。
虽然初夏的时候,敖德萨州周边也感受到了战火的冲击,隔壁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被德玛尼亚军队攻占了一些土地。但随后战事就消停了,这里距离前线还有差不多200公里,大家紧张了一阵后,很快又恢复了常态。
在如今这个年代,200公里足够让大后方的将士懈怠摆烂了。
……
“真是太懈怠了,早知道就不派那么多飞艇来敖德萨这边,应该提前分一些去尼古拉耶夫方向。防备这么松懈,完全没有战斗侦察机升空巡逻,这几个目标,简直就是等着我们慢慢收拾的。
可惜,等这批炸弹落下去之后,附近的敌人就都警觉了,再想慢慢瞄准了偷,就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一艘150多米长的飞艇上,阿尔伯特.凯塞林中校通过轰炸瞄准镜观察了地面的情况后,忍不住如是感慨。
露沙人对空袭的戒心,真是比布列颠尼亚人还要低很多。后方地区普遍没有对空警戒哨,港口附近没有常态化的侦察机升空巡逻——也可能是现在天才刚蒙蒙亮,还没到露沙飞行员出动的点。
既然如此,凯塞林中校也就不客气了,他好整以暇地命令所有飞艇分成三组,先派出三艘飞临目标炮台正上方、慢慢校准预瞄,尽量让最初几枚校射小炸弹就丢得准一点。
还有几艘飞艇,则各自去寻找其他中小口径炮塔作为目标,也用小炸弹先洗一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而正对着那3座305毫米装甲炮塔的飞艇,则要等校射的小炸弹精确落到炮台正上方后,再投掷2000公斤的重磅航弹。
今天这次航行,大部分飞艇仍然是悬挂2枚2000公斤航弹,外加20枚50公斤级的校射炸弹。也有一小半飞艇改挂了1枚2000公斤航弹、和6枚500公斤航弹。
前者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火力摧毁地面要塞,后者则是顺带着搂草打兔子,看看一会儿能不能轰掉一些港区里停着的船。
只装2枚2000公斤航弹的话,攻击次数太少了,万一没瞄准就白跑了。6枚500公斤航弹,命中概率大一些。而且这个时代的军舰,普遍没有太强的水平防护,500公斤的航弹已经可以确保砸穿一切甲板装甲和穹甲、钻进舰体内部爆炸。
3艘飞艇晃晃悠悠从3000米高度逐步减速下降到1000米,最后几乎是在炮台上方微调悬停了,地面都没有发现异常。
天空中的云层也很配合,今天的雨云大多在2000~3000米之间,云层较高。所以飞艇一开始飞行的时候,根本不会被看见,到了要投弹时,降低高度,才会被地面发现。
而降低到2000米以下之后,就能及时观测地面目标了,瞄准的视野一点都不受影响。要不怎么说工夫全在准备阶段呢,为了凑一个适合空袭的好天气,多等几天也值了。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如此配合,这第一波目标,凯塞林就当仁不让地收下了。
“进入悬停状态,投弹校射!”
50公斤一枚的小炸弹,最初以20秒每轮的速度,慢慢往下丢——炸弹落地需要的时间就超过15秒了,20秒也不过是给观测校准稍稍留出了3~4秒的余量罢了,便于微调位置。
“轰轰轰!”最初的三声校射小炸弹爆炸的声音,惊起了周遭至少一两公里内的瞌睡敌兵。
几十秒内,地面上就有一群如惊蛰的蚂蚁一般爬出来的露沙士兵,茫然而惶恐地看向天空。
……
“少校快醒醒,敌袭!是空袭!”
几名露沙军官火急火燎冲进指挥官的值班室,把刚刚吵醒还迷迷瞪瞪的维塔利少校从床上拽起来。
“怎么回事?”
“德玛尼亚人的飞艇都飞到我们头顶上丢炸弹了!他们在轰炸岸防炮塔!”
维塔利少校闻言猛地拽起军帽往外冲,仓促间还踢碎了昨晚搁在床边尚未喝干净的伏特加瓶。
他了足足一两分钟,才来到一处适合对空观测的位置,而这一分半钟里,敌人至少已经校准微调了5轮小炸弹了。
炸弹的落点也在越来越接近装甲炮塔。
然而,正当维塔利少校抄起望远镜朝着天空看去时、还没等他看清飞艇的状况,远处的地面就传来一波剧烈的震动。
所有人都被震得跌坐在地,随后才听到炸弹爆炸的巨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比声波快得多了。
“是传说中的2000公斤重磅航弹!快!呼叫战斗侦察机升空防空!所有机枪朝天自由开火!把新送到的防空炮拉出来!”
混乱当中,军官们试图组织没头苍蝇一般乱撞的士兵们全力防空,但足足过了好几分钟,才有零散的重机枪开始朝天乱射。
而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差里,轰天巨响不断传来,最初的3艘飞艇已经投完了6枚2000公斤航弹,精准炸毁了2座双联装305岸防炮。还有一座也被近失弹炸坏了一些辅助设施。
只可惜弹药库并不在这些炮塔附近,也没法通过航空侦查定位地底下的弹药库具体坐标,轰炸始终没能造成殉爆。
……
“已确认摧毁两座双联装305岸防炮台!第3座也有损伤,但并无直接命中。另观测到数座240毫米炮台也已遭到摧毁,请指示!”
凯塞林中校的飞艇里,观测手在确认地面情况后,大声向指挥官汇报情况,请求指示是否要让其他后备飞艇补位、再次低空精确轰炸。
凯塞林对目前的战果已经挺满意了,6枚2000公斤炸弹,直接命中了2枚,这样的高精度,在飞艇轰炸中是很难的。要不是靠着低空飞行、悬停轰炸,根本做不到这样的战果。
而就在他犹豫时,他突然听到附近传来炮弹呼啸的声音。
“砰~砰~”的爆炸声,在空中陆续爆开。
凯塞林略一错愕,立刻反应过来:“放弃精确轰炸!爬升高度!敖德萨港有部署防空炮!到2000米以上高度再投弹,首先确保安全!”
防空炮这种武器,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经有了,但当时主要是德玛尼亚一方才有,主要是用来打炮兵观测气球用的,所以讲究一个直瞄射击。
当时的高炮也没有定高引信,必须炮弹直接命中目标才会爆炸。或是等炮弹飞行的时间实在过久了、有一个兜底的延时引信,时间走完炮弹就凌空自爆。
不过这种引信一般是不能在战斗时临时调节延时长短的,而是一开始就统一设定好,只是为了防止炮弹动能耗竭后落地才爆炸、造成误伤。
世界大战刚爆发时,1914年协约一方基本都没防空炮,但进入1915后,渐渐就开始有防空炮了。到了下半年,防空炮的部署范围也开始广起来。
露沙人也有研发出76.2毫米的防空炮,但本质上来说,就只是把原有的76.2毫米野战炮改一个60度仰角的炮架,让炮可以朝天射击而已。炮弹还是原本的破片榴弹。
法兰克人今年刚造的防空炮,也是类似口径的,就用施耐德75毫米速射炮弄个大仰角版,其他什么都没变。
倒是布列颠尼亚人更追求射速,不但弄了3吋野战炮的大仰角版,还在弄2磅弹的“砰砰炮”。
此时此刻,凯塞林听到了防空炮的声音,立刻就反应过来,急令飞艇队拉升高度。
3吋级短管防空炮的射程,足以覆盖两千多米高度的空域,也足以够到这个时代所有的飞机。只不过飞机速度较快,目标又小,3吋炮射击频率较慢,防空效率才显得低下。
而飞艇速度慢,目标又太大,只要进入防空炮射程,基本就完了。飞艇全靠升限更高,直接升到3000米,让防空炮即使瞄准了也够不着。
所有飞艇立刻开始爬升,但这个过程中,还是被地面的少数几门防空炮蒙到了一两炮。
一艘刚刚丢完炸弹、炸毁了一座岸防炮塔的飞艇,被一枚76.2毫米炮弹直接命中,艇身直接就炸断了。
“快跳伞!”凯塞林远远看到袍泽被击中,也是捏了一把汗。他一边催促自己的飞艇继续爬升,一边内心默默祈祷,希望袍泽能跳伞。
几秒钟后,他终于看到那艘即将坠毁飞艇的吊舱里,飞出来十几个黑点,随后打开了白色的伞。
好在那艘飞艇本就丢光炸弹、打算返航了,所以飞艇的航向是朝南的,在逐渐远离敖德萨港。
敖德萨南郊的这些炮台、本来距离德涅斯特河河口也就20公里,加上飞艇已经往回飞了几公里,还有些惯性,士兵跳伞后,应该能远离驻防地带,或许能飘到德涅斯特河的河口泻湖地区,暂时隐藏起来,等待随后登陆部队的救援——
凯塞林是知道鲁路修长官的后续计划的,知道只要飞艇部队这边轰炸得手,破坏了炮台,数小时后,挂着奥斯曼旗的舰队就会赶来。
如果舰队还能顺利压制住露沙人的黑海舰队,第三步的登陆行动才会正式执行。
跳伞的飞艇艇员只要能落地后躲藏个半天时间,就有可能被登陆的友军接应救走。
不过眼下这些都不重要了,如何继续完成任务才是关键。
炸毁岸防炮台是当下最首要的任务,必须确保尽量、彻底摧毁。
如今已经有6艘飞艇丢完了炸弹,剩下的飞艇也都拉高了高度。拉高的过程中,又有一艘飞艇被防空炮击中了尾部。幸好炮弹并没有直接爆炸,而是打穿了舵面后,又飞了几十米才炸开,这才只是把这艘飞艇炸成重创、勉强还能往回飞。
但估计也就是把人员安全运回去,回到基地后这艘飞艇肯定是得报废了。
“防空炮威胁太大了,保持3000米高度、慢慢校射投弹,轮流投弹!”凯塞林语气急切地调整了命令,他作为空军将领的潜在天赋,也算是在这一战中才渐渐显露、发掘出来。
高度拉高到近3000米,命中率比1000米时陡然下降了非常多。原本炸直径10米的地面目标,能够有三成命中率,如今直接降低到了个位数百分比。
最后又补了5艘飞艇的10枚超重磅炸弹、40几枚校射小炸弹,才算是彻底炸烂了最后那座岸防炮台,顺便还炸毁了一些中小型岸防设施。
轰炸的过程中,露沙人的战斗侦察机也有陆续赶到战场,陆陆续续也有20来架。
所有战斗机都用后座机枪对着高空疯狂扫射,不过不到2000米的升限、加上重机枪本身的仰射射程,都不足以对已经爬到3000米的飞艇造成任何伤害。
倒是飞艇居高临下用机枪朝下面泼水,反而能够偶尔命中个别飞机。激战过程中,累计有3架露沙人的战斗侦察机被击落了。
“已经投弹完毕的飞艇全部返航,没有投弹的飞艇集结,保持3000米高度,前往敖德萨港!”凯塞林确认所有有威胁的岸防设施全部被处理掉了,便果断下令艇队转向正北方,直扑港区用剩余的炸弹扩大战果。
至于尼古拉耶夫港那边,今天是没机会去了,还是安心炸炸敖德萨港吧。
一番紧急统计后,确认已经有11艘飞艇用完了炸弹。其中2艘被毁伤,1艘是凯塞林自己搭乘的指挥艇,需要留在战场指挥,剩下8艘就全部选择了直接返航。
而凯塞林就带着20艘飞艇、其中19艘有炸弹,朝着敖德萨港而去,20分钟后飞临了港区上空。
此时距离空袭开始,已经过去快1小时了,港区里不少船已经开始紧急烧锅炉。
但大型战舰的蒸汽锅炉蒸汽压力上升没那么快,绝大多数船还是处在动弹不得的状态下。
“港区肯定还有防空炮,而且敌人的战斗侦察机一直在监视我们,注意保持高度!经过刚才的实战测算,我发现露沙人的防空炮和战斗机仰射机枪,极限射高似乎不会超过2600米。
14至20号飞艇,分别保持2600、2700、2800米高度,悬停瞄准投弹!如果发现敌军反击威胁,就立刻拉高高度!”
凯塞林通过飞艇的无线电台彼此联络,传达着精确的命令。德玛尼亚军官和艇员们严格执行命令的军纪也终于发挥作用了,大家都很信任长官刚才实战观测到的经验数据,准备再试一次。
飞艇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大家都能感受到随着战争的进行,敌人的防空火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或许这次的极限施压还会产生少量损失,但只要能验证实战数据,为后续的战友摸索出相对可靠的攻击经验,一切就是值得的!
能额外降低三四百米投弹高度也好,说不定命中率就能比原基础值提升两三成。
第一批6艘飞艇各自寻找目标、飞临上空,在平均2700米的高度陆续投下校射用的小炸弹。
这个高度上,炸弹需要将近半分钟才能落到地面,不过最终的落地速度也会快得多,接近秒速200米。
这已经比大部分榴弹炮的末端存速还高了,穿甲能力不容小觑,只是仍然远低于加农炮弹的末段存速。
炸弹的延时引信也在战斗前就被统一设置为0.3秒,只要能够穿甲,0.3秒足够炸弹穿到军舰内部深处再起爆。
如雨的小炸弹,很快就笼罩了相当大一片敖德萨港区。
……
“快把船开起来!敌人在我们头顶上扔炸弹呢!把所有隔离阀全部闭上,确保所有蒸汽输给轮机舱!”
凯塞林中校脚下的敖德萨港区内,好多露沙战舰的指挥官,此刻都在这般声嘶力竭地命令着。
无数水兵手忙脚乱地操作着机械,把原本正常启动时需要分配给转舵机构、炮塔旋转机构、泵水机构的蒸汽压力,全部通过关闭隔离阀截留了。
尽量把每一丝一毫的蒸汽,都省给主机用,只求主机尽快达到让军舰开起来所需的最低动力。
哪怕船开起来之后,暂时没法转舵,没法转炮塔,只能直来直去横冲直撞,也在所不惜。
可惜,能够动起来的船,终究只是占了少数,而且往往是小船,还不怎么吸引火力。
港区内目标最明显的,就是“圣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的2号舰“圣约翰号”。
别看这只是一级前无畏舰,但因为当年露沙财政的亏空、这两艘船分别在1904/05年开工后,就遇上了1905年的露沙内部乱局、最后拖到斯托雷平出来改革,才稳住危局,重新施工。以至于这两艘船都是1911年才彻底竣工。
而这两艘船竣工时,距离无畏舰诞生都已经6年了。露沙海军高层也知道,继续把这两条船按原方案造完没什么意义,所以在这6年里,大改过一次设计方案。
最终,“圣叶夫斯塔菲级”入役时,主炮已经改了和新的无畏舰一模一样的305毫米40倍径新式火炮,火控系统也改用了新式无畏舰的火控。只是动力和主炮数量方面,仍然是前无畏舰的,因为底子层面的东西没法升级。
换言之,这是一级“只有4门主炮、但火炮威力和精度都与无畏舰无异的前无畏舰”。如果两艘加起来的话,凑出8门主炮,基本上也相当于一艘完全体无畏舰的战力了,无非开得慢一点(如下图)。
去年大战刚开打后不久,露沙人为了掐断奥斯曼军队高加索前线的海路补给,就派出两艘“圣叶夫斯塔菲级”前往黑海东南岸、炮击奥斯曼港口特拉布宗。还在返程的时候,和前来支援的德系战巡“戈本号”交手了。
“圣叶夫斯塔菲级”2打1群殴“戈本号”,合力命中了“戈本号”1炮,“戈本号”也反击命中了“圣约翰号”3炮,双方各自受损回家修理。
由此可见,“圣叶夫斯塔菲级”的抗打击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被新式280炮命中3炮还能开回来。
如今“圣约翰号”经过半年多的修理,刚刚才修得差不多。为了不占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船坞,所以把底子的问题修好后,就拉到敖德萨这边来,不进干船坞继续修,谁知就遭遇了轰炸。
别的船都好跑,唯独这条还在修的船是绝对跑不了的。哪怕德玛尼亚人拉高到2700米投弹,只要慢慢校准,总能炸中。
凯塞林中校分出了6艘飞艇、集中12枚2000公斤航弹,专门对付这条“最强前无畏”,最终仍然有1枚2000公斤航弹直接命中、另有2枚分别在20米和50米的距离上近失。
那些近失弹各自撕开了相当一部分水下装甲,让海水汹涌灌入。而直接命中的那枚炸弹,更是直接穿透了三层甲板,在军舰下层轮机舱内爆炸,把蒸汽轮机和一部分锅炉直接彻底炸毁。
也亏得这船是还在最后维修阶段,所以船上没装弹药也没升锅炉,没有任何可以殉爆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这艘船算是彻底炸废了,再也不需要修了。
跟直接沉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只是在于没有死多少水兵,倒是死伤了几百名当时正在维修的工人。另外,这船毕竟是在维修泊位上被炸废的,好歹还能回收废钢用。
干掉了“圣约翰号”后,敖德萨港内再没有足够大的目标,值得飞艇群起围殴。
剩下13艘依然有炸弹的飞艇,尤其是那10艘每艘装了6枚500公斤炸弹的飞艇,都开始对着各种小目标胡乱轰炸。
整个过程中,地面的防空炮和侦查战斗机也在不断开火还击。
其中1艘飞艇降低到2600米左右高度投弹时,差点儿就被防空炮弹的最大射高空爆余波重创,幸好最终也只是被一些弹片划伤了几个气囊。那艘飞艇也赶紧胡乱丢光所有炸弹,立刻爬升高度。
其他飞艇见状,也拉回至少2800米确保绝对安全。
整个过程中,凯塞林中校始终躲在4000米的高空俯瞰全局、指挥控场。激战之际,他也发现了露沙人防守的一个漏洞:
“露沙人的防空炮,好像分布在港区的四片阵地上,一共也只有16门炮?这么大一个敖德萨港,就靠16门炮防御,也太弱了吧……”
他忽然灵光一闪,就想到指挥其中8艘原本还载着大量50公斤一枚校射用小炸弹的飞艇,把这些小炸弹留给高炮阵地。
各艇立刻意识到这个主意的绝妙所在,纷纷爬到3000多米,然后来到高炮阵地正上方,先校射,确认大差不差后,就开始天女散,一下子撒十几颗下去。
每一个高炮连阵地,至少都分到了30枚小炸弹,4个连总计16门高炮,不说全部炸毁,至少也是毁伤大半,而且阵地上的高炮兵几乎全部死伤,幸存的也都是提前抱头鼠窜当了逃兵才活下来的。
“已经清除敌高炮威胁!剩余还有弹药的飞艇,尝试降低到2400米投弹,测试敌军战斗侦察机的拦截极限!也尽量争取更高的投弹精度!”凯塞林得意而果决地下令,其余还有炸弹的飞艇也严格执行了他的命令。
一枚枚炸弹落在港区,落在泊位上,因为高度又下降了一些,精度也重新拉回来一些。
1艘“卡古尔级”万吨装甲巡洋舰,最终遭到了剩余2000公斤航弹的集火,被直接命中1枚,当场炸断成两截。
2艘“普隆尼特级”布雷巡洋舰,则被500公斤航弹雨照顾到了。
因为这些布雷巡洋舰都是薄皮大馅、每艘都处在战备状态下、水雷舱里各装了400枚之多的水雷!
结果被航弹炸伤之后,爆破的碎片威力,免不了就到处乱穿,最终引发了水雷殉爆。
400颗水雷在船舱里自爆,那威力不仅把“普隆尼特级”彻底炸成了碎钢渣,甚至还波及炸沉了旁边的2艘“诺维克级”大型驱逐舰,并轻伤数艘“裴多尼斯级”。
最后剩下那些50公斤小炸弹,也炸沉了1艘“诺维克级”驱逐舰,并且把4艘“裴多尼斯级”补刀了。
当凯塞林的飞艇队投完全部炸弹时,最终总计取得了如下战果:
炸毁3座双联装305毫米岸防炮装甲炮塔,炸毁多座240至150毫米岸防副炮;
炸毁1艘“前无畏巅峰境界”的战列舰(“圣叶夫斯塔菲级”的“圣约翰号”);
炸沉1艘万吨装甲巡洋舰(“卡古尔级”);
炸沉2艘布雷型防护巡洋舰(“普隆尼特级”);
炸沉7艘驱逐舰(3艘“诺维克级”、4艘“裴多尼斯级”)
而且“普隆尼特级”布雷巡洋舰还是黑海舰队执行布雷任务的主力,是专门设计的特化型巡洋舰,就造了这么两艘。
现在全部被炸沉,露沙人后续想在战役期间重新紧急布雷、补防,也非常困难了。这也为施佩将军后续的海上行动扫清了不少障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