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99章 还是个未知数呢!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9章 还是个未知数呢!

    “韩成,这儿的地方虽多,但若持续这般在境外封王裂土,迟早有一天会分封殆尽。
    到那时,难道不会导致朱家后代互相爭夺吗?
    终究免不了自相残害。
    西周实行分封制,最终周天子权威旁落,诸侯间互相攻伐。
    到最后,连周天子也保不住……”
    朱標凝视地球仪许久,才从最初的震撼与兴奋中回过神来。
    然而喜悦过后,新的忧虑又涌上心头。
    听闻朱標如此说,韩成嘴角微微颤动,这大舅哥思虑真是深远!
    韩成本想解释一番,但看到朱元璋的表情,话到嘴边又改口道:“大哥,你这个疑惑还是请陛下解答吧。”
    听见韩成这么说,朱元璋也不谦让,直视朱標道:“標儿,你考虑得太长远了。看看这片土地有多大!想要全部占据,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我大明能否全数拿下,还是个未知数呢!”
    “如果真能凭藉藩王外封把所有事情都解决,那我恐怕连睡觉都会笑出声吧!”
    朱元璋说著这话时,脸上洋溢著愉悦的笑容,全然不见之前听闻朱棣与朱允炆爭斗时的苦恼。
    “从一开始,大明本土就远超周边之地,那些分封在外的诸王数不胜数。
    將来我们必定会想方设法增强大明本土的威望,这些优势並非短时间內可以被赶超的。
    假使占尽这般优势,而大明本土的继承者仍不及外面的藩王,甚至让对方夺取江山,那么只能怪他们无能,活该如此。
    这样的无能者掌权,对大明百姓而言就是灾难,早些被取代才好。
    这种局面,恐怕要在几代之后才会出现。
    老四和允炆之间的激烈爭斗,源於他们在同一国度內利益矛盾过於尖锐。
    所以才会在我过世不久后便开始衝突。
    如今,外部疆域足够辽阔,我在封王时定会让他们的领地保持一定距离,给予彼此足够的发展空间。
    发展空间越大,发生利益衝突的时间就越会延后。
    想重现东周时期诸侯爭霸的局面,並不容易。
    即使经过百年乃至两百年的发展,也难以形成那样的局势。”
    到了最后的局面,其实对我们来说已无需过多担忧。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毕竟无论谁得了天下,终究还是朱家的后代。
    按照原先的轨跡,我们的大明撑不过三百年便要衰落,而且结局颇为屈辱。
    现在我们能通过这种方式,把大明的统治时间延长到一两百年甚至两三百年,这不是赚了吗?
    这三百年王朝的命运,或许真的会被我们打破!”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標心中的不安顿时减轻了许多。
    是啊,自己想得太多了,远不及父皇看得通透。
    “標儿,你之前担心会重蹈周朝的覆辙,其实如果真能如周朝那样,我们该有多高兴!
    周朝可是有八百年的基业啊!
    比我们的大明强太多!
    再者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也不是坏事,这是必然的趋势。
    诸侯爭霸,打出了百家爭鸣,也催生了战国七雄。
    更成就了强大的秦朝!
    造就了一个比西周强大无数倍的国家!
    它们都是从周朝**出去的诸侯国,与后来统一的大秦无异。
    在我们看来,西周的传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
    韩成的话让我们恍然大悟。过去我们总拿今天的思维去评判西周,却忽略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西周当时根本无法掌控如此广袤的土地,那些分封给诸侯的区域大多还是未开垦的荒蛮之地。
    许多诸侯初到封地时,仅带了些许兵卒僕人。到了地方后,首要任务就是修建城池作为根基。从此以城为据点,逐步向外拓展,征服土地。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诸侯甚至被外部的异族逼得只能龟缩在城內不敢外出。
    恰恰是这种分封制度,使西周的疆域得以迅速扩展。周天子的威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更加稳固。
    如果没有西周的分封制,华夏文明的发展绝不会如此迅猛。
    有了地球仪后,我们发现明帝国面临的困境与西周颇为相似。虽然明朝幅员辽阔,但在全球视野下仍显狭小。那么多的地域,单凭明朝自身的力量根本难以全部占领並管理。
    既然如此,为何不效仿西周,將中华文明的火种播撒到世界各地?开展一次宏大的华夏文化传播行动吧。
    几百载之后,若真有强秦再现,吞併诸国,统一天下,即便我等长眠於地下,亦当欣然含笑。
    因我大明未灭,而以更盛之势绵延不绝!
    超越千古,达成常人难以企及之伟业!
    朱元璋言罢,情绪汹涌澎湃。
    激动之情溢於言表,他面色微赤,眉宇间笑意盈盈,眼中闪烁泪光,目光中满是期待与希冀。
    “標儿,吾父子若能引领这开端,此生便无憾矣!”
    他一手紧握朱標,另一手亦牵住韩成,將两人拉近。
    感受到父皇坚定的力量,聆听他慷慨激昂的话语与那壮丽的未来画卷,朱標內心亦波涛翻滚。
    胸怀为之豁然开朗,对未来的纷爭不再忧虑。
    不得不承认,在宏图大略面前,自己与父皇相比,无论格局还是决断,皆相去甚远。
    “韩成,让我们携手同行!”
    朱元璋转向韩成,神情充满感染力。
    “自然!前行!男儿於世,总该有所作为,岂可虚度年华!”
    天地有灵,必当敬之;百姓有命,理应护之!古圣先贤之道,需得承续;千秋万代之安,必图开创!
    壮大发展,再攀巔峰!
    韩成的话语,不知不觉间透出一股刚毅之力!
    “哈哈!妙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发展壮大,再创荣光!
    大丈夫,当如此矣!”
    朱元璋与朱標皆隨声附和。
    剎那间,这寻常不过的偏殿之中,满溢豪迈之情。
    一项极其宏大的国策,初步轮廓已然成型。
    问浩瀚世间,谁能主宰?
    恰同学少年,朝气蓬勃;书生意志,意气风发。纵论山河,挥洒辞章,视昔日权贵如尘土!
    ……
    “吾皇,若行分封之举,这几处地域断不可交予他人,须由大明朝廷牢牢掌控。
    即便其远离朝廷本部,亦要设定製约,划为朝廷直辖区,不容外封之人染指。
    凡有外封之藩王胆敢侵犯,即剥夺其爵位与封地。
    且號召其他藩王共同討伐!”
    平復情绪后,韩成深深呼吸,隨后执炭笔於地球仪上圈点数处。
    韩成神情前所未有的严肃,向朱元璋郑重进言。
    寿寧宫偏殿內,朱元璋与朱標屏息凝神,围在地球仪旁,目光紧紧锁定韩成用笔勾勒出的几处圆圈。即便韩成平日里话语不多,但此刻这般慎重的姿態,还是让他们倍感压力。
    韩成提到的事情,从未像今日这般严肃。无论是先前谈及火器革新还是其他要务,他的神情也未曾如此专注。这不禁让父子俩心生好奇,迫切想知道这些圈究竟指向何方。
    仔细端详后,朱元璋很快发现,韩成所標註的位置虽未完全吻合已知地图,却有著某种规律可循。那些神秘的圈定之地,要么位於两大洋交界之处,要么……
    推本朋友的作品《神话復甦:我以旁门证道》,作者文笔老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本章完)
    ——
    寿寧宫偏殿中,朱元璋和朱標聚精会神地研究韩成描绘的区域划分。韩成此般郑重其事的態度实属罕见,就连关乎兵器改进的重要话题,他也未曾表现得如此认真。
    从韩成勾勒的圈中,朱元璋逐渐解读出深意。儘管这些圈覆盖的地图是他前所未见,但他凭藉丰富的作战经验,还是捕捉到了其中的奥秘。
    这些圈所涵盖的范围,无一例外都处於特定的战略位置,透露著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里是一片关键之地,或是两块陆地的连接点。
    此处与彼处,皆为交通要衝,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韩成所绘的圆圈及圈外地貌,朱元璋细细端详后,很快领悟了他的意图。
    他明白了为何韩成如此慎重。
    韩成所言极是,这些地方必须掌控在朝廷手里!
    无论距离多远,都应由朝廷直接管理。
    这些地方绝不可分封给王侯,更不能让外派的亲王插手。
    需要视其为禁地,不得轻易触碰。
    只要能稳稳握住这些要塞,凭藉大明本土已有的巨大优势,即便將来那些外派的藩王有所发展,壮大自身,也无法掀起太大风浪。
    仅需看看韩成所画的圈,朱元璋便確信韩成是在为大明谋划。
    他是在为大明、为中华的长远利益思考。
    在这事上,韩成的態度十分诚恳。
    朱元璋已经明了,但朱標却不如父亲看得那般透彻。
    与朱元璋这般歷经战火洗礼的开国者相比,朱標尚显稚嫩。
    韩成稍作等待,见两人均已看清图中之意,未等朱標发问,便主动解释起来。
    “皇上,父亲大人,自大航海时代拉开帷幕,天下各国间的往来会愈发频繁,各处交流也將逐渐增多。而其中,海运必將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环,占据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即便日后其他交通方式不断发展,它依旧是各大洲间最重要的纽带,特別是在大规模货品运输方面。因此,这些区域便显得尤为关键。”
    韩成一边说著,一边拨弄著地球仪,让靠近大明的那个圆弧出现在朱元璋与朱標眼前。他用手指点著那个圆弧道:“在往后的时间,这个地方被称为马六甲海峡,夹於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为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要地,可贯通亚、非、欧三大洲。”
    隨后,韩成又轻轻转了下地球仪,指向另一个圆弧道:“此处在后世叫做苏伊士运河,北接地中海,南邻红海,处於亚非两洲的交界之处。经由苏伊士运河,西亚、欧洲及非洲通往印度洋和大西洋时能省去不少绕行的距离,比绕道非洲大陆西南端的好望角少航行三四千海里。一海里大致相当於三里半,如此一来,便能节省上万里的行程,无疑是条无可爭辩的捷径。”
    这片区域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战略地位。
    当时,这里並没有苏伊士运河,那是后来才修建的。
    然而,陛下可將其铭记於心,不急於分封出去。
    待將来大明国力增强,航运需求增大时,便可在此挖掘一条运河。
    至於运河之名,由陛下自行决定即可。
    此处,在未来称为曼德海峡,是红海通往南边的关键门户,与苏伊士运河南北呼应,守护著红海,连通亚丁湾。
    它成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海上通道。
    此地在未来名为黑海海峡,又称土耳其海峡。
    它是地中海与黑海之间唯一的水道。
    这片地方在未来叫荷姆兹海峡。
    其重要性在於所处的波斯湾地区,蕴藏著一种极为关键的战略资源——石油。
    这种物质被称为黑色黄金或黑色血液。
    后世无数机器的运行都依赖於此物。
    因此,控制荷姆兹海峡便显得至关重要。
    这片区域在未来称作直布罗陀海峡,有西方生命线之称。
    这里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唯一航道,西欧和北欧各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