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200章 又有新发现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0章 又有新发现

    大多需经由此地。
    “此地名曰巴拿马运河,乃贯通太平洋与大西洋之国际水道,亦为海上交通之咽喉。”
    “然如今此河道尚未成形,待日后航运需求渐增,方需开凿……”
    “此处称作白令海峡,唯一直连太平洋与北冰洋之航道……”
    “此处名为英吉利海峡……”
    朱元璋与朱標父子二人专注聆听韩成所言。朱元璋早前已察觉韩成绘製之圈意义非凡,经韩成详解后更显清晰。朱標亦深悟其圈內之地的重要性,洞悉韩成之深意。
    韩成所言非虚,若真有大航海之日,此等地点无疑至关重要!皆为战略枢纽,必归大明所有。
    然而,朱標註视地球仪片刻后,又有新发现。
    “韩成,这几处地方亦极关键罢?形態似那几条你已圈定之海峡,缘何未將其纳入?”
    朱標边说边逐一指点三处方位:“近我大明,將来必定繁盛,位置必然紧要。”
    韩成看清朱標所指三地后,郑重点头:“殿下所言极是,这三海峡未来亦必十分重要。”
    况且,因是我们大明首倡大航海之举,所以在海运贸易中,大明自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此一来,这几条海峡便愈加关键,绝不可轻忽。”
    朱標所指的三条海峡,分別为瀛洲海峡、琼州海峡和渤海海峡。
    “这些地方本就是我大明所有,未来仍归大明掌控,这是理所当然,所以无需特別標记。”
    听完韩成的解释后,朱標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刚才確实忽略了这一点。
    韩成说完,稍作思索,又拿起炭笔,在地球仪上加了两个圈。
    “这片区域叫做韃靼海峡,外围的岛屿称为库页岛。
    起初这里属於我华夏之地,永乐九年时,我大明派兵乘船至此,设立奴儿干都司。
    然而后来在统一过程中,被迫割让出去。
    隨著时间推移,这里的重要性依然不减。
    对我华夏东北地区的开发,意义重大。
    我原本认为,日后此地必定回归我大明直接管辖,因此並未著重標註。
    现在看来,还是標註出来为好。
    这样能引起关注,让人明白此处的重要价值。
    虽然地处偏北,但由於临近海洋,气候较为温和。
    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超过五百毫米。”
    於是这地適宜耕种。”
    “而此地临近朝先,故称朝先海峡。
    此处亦至关重要,赴倭之路,从此处启航最捷。
    將来,这地也需牢牢掌控。
    待大明强盛之时,高丽最好直接归於统治,而非仅设藩王……”
    谈及这些地域,朱元璋与朱標都颇为熟稔。
    听罢韩成之言,父子俩连连頷首,认同韩成所言。
    这些地方,確应归属大明。
    “盼日后诸海峡尽入大明版图!
    周遭大海亦成为內海!”
    韩成立於此地,道出一个遥不可及却令人热血沸腾的愿望!
    “共勉吧!愿有朝一日达成,天地之间,无远弗届,尽为大明疆域!”
    朱標註视著韩成,语气满怀期待又坚定不移。
    “昔日,这是你的志向,如今,也是我们的理想!
    自此便以此为目標前行!
    天地之间,无远弗届,尽为大明疆域!”
    朱元璋的话语中也满是豪情壮志。
    话毕,他望向地球仪,顿觉胸怀为之豁然开朗。
    从前,受限於时代的桎梏,朱元璋以为自己赶走蒙古人,收復汉地,夺回失守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又重新掌控被元朝残部占据的西南疆域便已足够。他觉得,天下最富饶的土地尽在己手,只需悉心治理,使大明基业永续即可。
    然而,自从韩成这位来自未来的人出现,向他展示了地球仪並详细解说一番后,朱元璋的眼界豁然开朗,不再局限於眼前的一隅之地,而是开始展望更广阔的天地。
    朱元璋素来以刘邦为榜样,之前还认为自己至少能与刘邦齐肩。但如今,看著地球仪,回忆起韩成的话,他確信,只要按此路前行,必能胜过刘邦,而非仅仅持平!
    这一刻,朱元璋找到了新的目標。
    精力旺盛的朱元璋顿时充满干劲,满心渴望大展拳脚。
    与此同时,朱元璋与朱標父子正沉浸於惊喜之中,韩成却已再次执笔,在地图上描绘线条。为避免影响日后应用,他特意採用虚线標註。
    “韩成,这是否就是你说的寻找土豆、红薯的路径?”朱元璋静立一旁,待韩成绘毕,才缓缓发问。
    韩成轻轻頷首道:“正是这条航路无疑。”
    他抬手指向南美大陆:“土豆与红薯大抵便分布於这片区域。”
    接著又描述起他们的行程:“我们从瀛洲海峡启程,途经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穿越印度洋,越过莫三比克海峡,再绕过好望角……”
    韩成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依照自己绘製的线路,向朱元璋父子详细解说。
    由於有了地球仪的帮助,一切显得一目了然,朱元璋父子听著他的话,再也不似从前那般迷茫,对这条航路有了明確的认知。
    也正因有了地球仪,当他们重新审视韩成所绘航线时,才真切体会到苏伊士运河的价值所在。
    若是能在此开闢一条运河,此次远行岂非能节省许多路程!
    “韩成,此事有些问题。”朱元璋凝视地球仪片刻后,察觉到异常,转向韩成发问。
    “既然地球呈球形,为何不能由我大明向东航行,横跨太平洋直抵美洲呢?这岂非更为便捷?为何要绕这么大一圈?”
    说罢,他又指向地球仪上的大明与美洲位置。
    朱標闻言,静静注视地球仪,陷入沉思。
    韩成微微点头:“若按你所说,確实会省下不少路程。”
    从这条路径出发,存在诸多隱患。
    首要的问题在於,沿途能补充物资的地方寥寥无几。
    到了后段,更是几乎无法取得任何补给。
    以现有的能力衡量,此路途风险极大。
    稍有不慎,出征者便可能全军尽墨。
    此外,开闢航道还需具备经济效益。
    缺乏经济支持,即便航道畅通,也终將因亏损而被废弃。
    毕竟没人愿意长期从事亏本生意。
    然而我所標示的这条航路有所不同。
    此路一路向前,沿线多数区域有人居住。
    连通南洋、西洋等多个地域。
    有人烟便能补给、交易,获取丰厚收益。
    即便需穿越大西洋,所涉距离也较其他路径短得多。
    更为稳妥可靠。
    表面上看似遥远,实则成本最低且最高效。”
    听到韩成如此阐述,朱元璋与朱標点头领会其意图。
    “依你之见,一路向北经白令海峡前行也非明智之举?”
    韩成答道:“並非完全不可行,只是极为不划算。
    在北方更多地区尚未充分开发的前提下,不如直取太平洋便捷许多。”
    朱元璋听后,沉默不语,目光停留在地球仪上,思绪翻涌。
    韩成与朱標察觉到他的沉思,便安静地站在一旁,不敢打断他的思路。
    片刻之后,朱元璋深深呼出一口气。
    “韩成,咱们就这么定了。以后两路航程都要开展!
    要么就先专注於太平洋这条线路。
    这条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取土豆和红薯这两个宝物!
    只要能把它们儘快带回国內,这对朕,对大明来说都是值得的!
    没什么亏可吃。
    越早把它们弄回来,大明就越早能解决更多人的飢饿问题。
    百姓有饭吃,大明的负担就会轻很多啊!
    即便將来有了土豆和红薯这种高產作物,这条航线停了也没关係。”
    粮食问题对朱元璋来说至关重要,特別是那些能大幅增產的作物,他对此抱有极高的热忱。
    韩成听到这里,虽未多言,却默默点头表示赞同。
    若是为了早日得到土豆和红薯,朱元璋的决策也合情合理,无需指责。
    不过,提到这个话题,韩成心里隱约泛起一丝忧虑。
    並非忧虑寻觅不到这两物,而是顾虑这个时代所產的土豆与红薯,与未来经过繁复改良的品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其產量远不及后世那般令人震撼。
    倘若歷经重重艰难险阻,终將其种子带回,种植后却发现成果**,那可真是糟糕至极。
    回忆起朱元璋初闻土豆、红薯高產时的欣喜模样。
    再观当下的老朱,为了获取它们不惜穿越太平洋,全然不顾后果,韩成愈发感受到一种紧迫感。
    若真有差池,差距悬殊,老朱必定自责不已。
    这般思虑一番后,韩成强令自己放下这些念头。
    不可能的,差距不会如此之大……应该不会吧?
    不过是几百年精心选育的结果罢了。
    “韩成,你神色为何不佳?
    是在为太平洋航路忧心忡忡?还是害怕人员伤亡?
    又或是担忧投入过多?
    无需掛怀。
    有些事,有些路,即便代价高昂也值得去尝试。
    自从在你处得知土豆和红薯的神奇之处,**思夜想著能得到这两样宝物!
    想到它们惊人的產量,我便兴奋得难以入眠!”
    为了得到这两件宝贝,即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
    朱元璋越这么说,韩成就越心疼,隱隱不安,心中那种不祥的感觉愈发强烈。
    但他此刻无法向老朱解释,那些高產作物其实是经过多代改良的成果。要是现在说出来,恐怕一顿责骂是逃不掉了。
    他只能想著等带回土豆、红薯之类的东西后,再看实际情况如何。即便真有差距,也绝不会像他想像中的那么夸张……
    说到这里,该交代的事差不多都说完了,朱元璋父子准备告別韩成离开。
    韩成知道,他已经成功点燃了朱元璋內心的火种,这股热情未来不会再被扑灭。
    因为他的存在,大航海时代將由大明提前开启至少一个世纪。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朱元璋父子离开感到无比欣喜。
    他心里还惦记著与寧国公主的约会,希望能重拾旧情。
    来的时候,朱元璋满心忧虑,一直在思考藩王制度的问题。
    离开时,所有的顾虑都已烟消云散。
    在韩成这通剖析后,藩王不再成为大明的负担,反倒成了朝廷手中的锋利武器!
    在国际事务中,必將展现出超出预想的巨大价值。
    “哎,那个韩成……”
    韩成送別朱元璋和朱標到殿门口时,已经开始憧憬未来的妻子了。
    然而,朱元璋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韩成。
    韩成听见朱元璋再度发话,顿时感到心头一沉。
    此时已近深夜,若朱元璋此刻离开,他与佳人独处的机会將彻底泡汤。
    若朱元璋再追问其他问题,今晚恐怕真的要无功而返了。
    “陛下,天色已晚,该歇息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