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206章 若遇贤明之君,则或可有所进展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6章 若遇贤明之君,则或可有所进展

    若遇贤明之君,则或可有所进展;但若遭庸碌之徒,別说进步,保住现有成果便属不易。
    寄希望於后代,未免太过冒险,其中变数难以掌控。
    还是依靠自身更为稳妥。
    因此,在我还健在且体能允许之际,必须尽力而为,多做一些实事!
    听到父亲这般讲,朱標便不再就此事多加劝諫。
    他清楚得很,自己的言语对父皇而言不过是耳旁风。
    以往若是遇到类似情况,即便无法说服朱元璋,朱標也会竭尽全力去劝解。然而如今,自从与韩成交谈后,他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已悄然转变。
    宋濂及其他儒者长年累月灌输的理念,在他心中的束缚渐渐鬆动,仿佛即將摆脱这些桎梏。
    见朱標未如往常般爭执,朱元璋也颇感诧异。
    “標儿,你变了。”
    朱標闻言一怔。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何处不同?”
    朱元璋道:“不再一味篤信儒家那一套了。”
    朱標再次愣住,似乎真是如此。
    自己竟在不知不觉间有了这般改变。
    朱元璋微笑道:“標儿能有此变化,我甚是欣慰!
    儒家固然不错,终究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
    我先前学识浅薄,见识短浅,经歷有限。
    很多事情都未曾悟透。”
    回想从前,自汉武帝时期起,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大一统理念以及天人感应之说后,这些人便怀揣著某种企图。
    他们的目的就是藉助自己的学识,既为朝廷效力,又想约束皇权,甚至可以说是控制皇帝!
    他们渴望打造一根绳索,一座牢笼,把皇帝牢牢束缚,困於其中。
    遗憾的是,董仲舒碰上了汉武帝这样的**。
    享受了他的恩惠后,转眼间便將董仲舒精心织就的绳索与牢笼撕了个稀巴烂。
    然而,后来的许多皇帝却不像汉武帝这般强势。
    隨著时间推移,那绳索和牢笼並未完全消散。
    反而愈发牢固。
    儘管不乏有人能够挣脱出来,但最终能脱离的人始终寥寥无几。
    我原本是个粗人,娶了你娘之后,听她的话开始读书,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收穫確实不少。
    可以说,若非听从她的建议,做出这个选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也正因如此,我才打算为你们寻觅良师,让你们好好念书。
    千万莫要重蹈我的覆辙。
    於是,像宋先生这样博学之人,都被我请来教导你们。
    特別是標儿你,学业进步飞速,日渐成熟懂事,这让我由衷欢喜!
    觉得当初所做的决定极为正確。
    后来啊,我渐渐察觉到一些不妥之处。
    察觉到那些文臣的居心叵测。
    他们教书育人时,总爱对你加以约束,迫使你接受他们的观点。
    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他们总想把皇帝改造成他们心目中的模样。
    塑造出一个完全偏向於读书人的皇帝。
    一个彻底站在士人立场上的皇帝。
    这可绝对不行!
    士人固然重要,但也不至於如此重要。
    他们那一套办法,教普通人还成,但用来教导皇帝可不行。
    在皇帝眼里,士人不过是一种工具,一头拉磨的牲口,与武將、工匠等並无二致。
    不该让他们凌驾於眾人之上。
    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已经为时已晚。
    他们已在你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要抹去这些痕跡,绝非易事。
    好在你自幼歷经战乱,深知民间疾苦,明白父辈开创基业的艰难,我也早早就让你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虽然你受其影响,但还不至於太过深陷其中。
    终究还是受到了些许影响,我心里一直很忧虑。
    现在我发现,他们对你施加的影响正逐渐减弱。
    我真的非常开心!”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脸上满是笑意。
    没有一丝暴怒的模样。
    朱標听完朱元璋的话后,又一次陷入呆滯。
    若非今日父皇提及,他根本不知,父皇私下竟对他抱有这样的忧虑。
    过去父皇讲出这些话时,他並不认同其中许多內容。
    然而此刻重听,却能接受,並觉著不少很有道理。
    “近来我听韩成谈论之事渐多,见识了许多往日未曾接触的事物,不知不觉间想法发生了变化。
    一些从前认为绝对正確的道理,如今再看,不过如此。
    甚至有不少觉得是错的……”
    朱標如此说道,朱元璋愈发欢喜。
    韩成啊!
    韩成!
    还是韩成!
    这个好女婿简直是上天赐予他和大明的福星!
    带来了诸多益处!
    不仅救了女儿一命,还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標儿的想法,逐渐解开那些师长加诸於標儿身上的束缚!
    韩成確实至关重要!
    朱元璋更加坚定了將女儿嫁与他的决心。
    可一想到女儿的性子,他又感到些许苦恼……
    “父皇打算用何种方式,促使吴良、吴禎他们**?”
    朱標感激韩成的帮助后,稳定情绪,转而向朱元璋求证此事。朱元璋分析说,对方先杀李顺再放火焚仓,为的是掩盖**,这完全合乎常理。
    “那么,是不是先把老四从宝船厂撤出来?那里实在太过危险。”朱標最掛念的始终是他兄弟的安危。
    朱元璋却摇头,“让老四待在那里最好,他是当今的亲王,也是我们的亲骨肉。一旦他们採取行动,我们便能藉机给予重重惩罚,也能顺理成章地將他们的罪行坐实!”
    朱標听罢大惊,“父皇莫非真要……老四不过是在后来才那样做的……”
    朱標语无伦次起来。
    “你想哪儿去了!”朱元璋拍了拍朱標肩膀,“他是我们的亲儿,怎么可能因为將来可能发生的事就真的伤害他?顶多就是教训一下,发泄点怨气罢了。即便没有韩成提到的藩王外放之策,我们也绝不会如此。何况现在有了这样的策略,我们巴不得每个儿子都能像老四一样有本事。火龙焚仓的事我们会严格把控,绝对不让老四受到伤害。”
    朱標这才安心下来,对朱元璋报以一抹尷尬的笑容。
    为了確保万无一失,我打算派遣保儿与冯胜一同前往崇明驻防。
    这是为了避免吴禎鋌而走险!
    朱元璋提及的保儿,实则是曹国公李文忠,他的亲外甥,也是姐姐的儿子。
    这表明朱元璋虽然表面上看似衝动,实际上处理事务极为谨慎。
    就像眼下,他对吴良、吴禎这对兄弟毫不在意,但实际行动时却极其小心。
    不仅调用了巢湖水师,还调动了冯胜和李文忠。
    大军集结以及出征筹备一向需要格外谨慎,即便准备充分,也需要不少时间。
    即便是对灭三部女真的战事,朱元璋已做足部署,也无法在十日之內直抵前线。
    当然,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另当別论。
    此时,李文忠与冯胜只是完成了兵力集结,並调配好各类物资,即將正式出发。
    “如此大规模的军力调动,是否会让对方察觉,从而提前**?”朱標带著几分忧虑问道。
    朱元璋说道:“不必担心,我已下令这些军队改走水路,由江防总督负责转运兵马与物资。沿长江而下,经崇明入海,再沿海岸线北上,与天德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对付那些女真**!”
    朱標听后恍然大悟,果然不愧是自己的父亲!
    如此一来,整个计划便显得合乎情理。
    这样一来,甚至让巢湖水师运粮草都显得顺理成章。
    这样安排,可以让吴良等人放鬆警惕……
    接下来,父子俩在武英殿继续商討事务,直至深夜。
    等所有紧急事项安排妥当,已是凌晨时分。
    为节省时间,他们决定不回寢宫休息,直接在殿內打个盹。
    虽然他们节约了时间,但吕氏却备受煎熬。
    为了迎接朱標,她强忍疼痛用力拍了下额头。
    几乎彻夜未眠。
    结果等到天亮,朱標仍未归家。
    吕氏哪受过这般冷落?
    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真是越想越委屈!
    屋內,彻夜未眠的吕氏满心疲惫,头重脚轻。她站在铜镜前,瞧著自己头顶那消退不少的肿块,愈发烦闷。凝视片刻后,竟猛地扬手,在脸上接连扇了两记耳光!
    挨了这两下,吕氏越想越恼,情绪始终未能平復。儘管困意袭来,她却不肯入眠,枯坐良久,待脸颊上的红痕淡去,便径直找到朱允熥——她心中排忧的小物件。
    她並未责罚朱允熥,而是耐心地教他识字读书。吕氏出身於诗书之家,而原太子妃常氏乃名將常遇春之女,喜好武艺。在古代,有学识之人地位自是不同,无识者面对有才之辈时,往往不自觉地矮人一截。加之吕氏生**为自己增添戏码,因此常向常氏讲述士族子弟启蒙之事。
    天底下做父母的都盼著孩子出人头地。常氏亦不例外。身为书香门第的吕氏,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权威。於是,在吕氏一番劝导后,很快便决定对朱雄英施行早期教育,且要求极为严苛……
    如今常氏与朱雄英均已逝去,这样的事情依旧未曾停歇。
    从朱雄英那时起,现在转到了朱允熥身上。
    这亦成为朱允熥挥之不去的梦魘。
    对吕氏而言,这也是整治朱允熥的最佳途径。
    “你这究竟怎么学的?如此简单的內容都不会!都教了多少次了!
    像你这般,將来如何能承担重任?”
    检查完朱允熥的功课后,吕氏照例对他一顿呵斥。
    朱允熥本就对吕氏心存畏惧。
    此刻被这般数落,更是浑身战慄,连话都不敢讲一句。
    想哭却又强忍著,痛苦万分。
    手足无措,不知所措。
    吕氏看在眼里,暗自冷笑。
    训斥过朱允熥后,吕氏语气才稍缓,认真地教导起他来。
    这就是吕氏的可怕之处,总能找到方法悄然打击他人。
    更厉害的是,她这样做之后,没人能指出她的过错。
    原太子妃因她丟了性命,而朱允熥则被她击垮了意志。
    但旁人看到她对待朱允熥的方式,只会称讚她尽职尽责。
    就算朱允熥的母亲健在,大概也只能做到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