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贼天子 > 第1164章 旧学新路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64章 旧学新路

    第1164章 旧学新路
    刘皇妃的确生了病,李云去看她的时候,她的神态已经相当憔悴了。
    三公主李苓此时,正在永寿宫里陪着自己的母亲,见李云到了,三公主连忙出宫相迎,对着皇帝陛下欠身行礼:“父皇。”
    皇帝将她扶了起来,笑着说道:“阿福也在这。”
    三公主此时还没有出嫁,不过因为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平日里不一定在永寿宫里,偶尔也会去别的地方走动走动,得了皇后娘娘准许,还会出宫去找庐江公主玩耍。
    三公主叹了口气:“母亲病了,女儿在这里照看。”
    她拉着李云的衣袖,往里面走去。
    李云看着她,问道:“阿福,你母亲生病,是不是有人跟她说了什么?”
    三公主摇头:“女儿不知道。”
    她看着李云说道:“太医来瞧过了,说是感染了风寒,太医还说母亲身体有些弱,病好了之后,要好生调养。”
    李皇帝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开口问道:“前几天,你母后还说起阿福,你是想在宫里多陪父母几年,还是想要出宫成婚?”
    皇帝开口道:“你若是出了宫,阿爹也给你起一座公主府。”
    三公主笑着说道:“女儿才不要这么早嫁人呢,我去大姐那里瞧过,也没有什么意思,女儿想在宫里,多陪陪您还有母亲。”
    皇帝闻言,心情大好,笑着走进了永寿宫的卧房,卧房里,刘皇妃躺在床上。
    她身材高挑,再加上有些偏瘦,这会儿生了病,皮肤更显白皙,虽然也年过四十,但竟显出一些病美人的味道出来。
    三公主引着父亲进了卧房,也就很自觉的出去了。
    皇帝陛下坐在床边,拉住了刘皇妃的手,叹了口气:“还是皇后跟我说苏妹你生了病,否则我都不知道,怎么不派人去说一声?”
    刘皇妃撑着身子坐了起来,摇了摇头:“风寒而已,不是什么大病症。”
    她看着李云,犹豫了一会儿,竟红了眼睛,垂泪道:“陛下,二郎他当真杀了很多人吗?”
    “他明明是很乖的孩子啊…”
    李云默然。
    看来,刘苏生病的确是因为秦王,但却不是因为秦王被废了世袭罔替的特权,而是因为她听到消息,自己的儿子离开了洛阳之后,在长安肆意杀人。
    章武一朝的皇子皇女,除了因为亲生母亲身体太差,不能带孩子,交给别人代为抚养以外,其余皇子皇女,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带大,也就是说,秦王从小是她一手带大的。
    在她心里,秦王虽然喜好练武,但还是个很乖巧的孩子,无论如何,跟动辄杀人的暴徒,半点也扯不上干系。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那个在自己眼前乖巧听话的孩儿,怎么会,怎么会…
    皇帝拉着她有些冰凉的手,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却不知道说些什么。
    实话实说,又怕她伤心。
    过了一会儿,他才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这些事,是谁传到你这里的?”
    刘皇妃两眼垂泪,却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不想说。
    皇帝拉着她的手,默默说道:“苏妹,峥儿在洛阳的时候,是极好的,在辽东战场上也立了功劳。”
    “到了长安之后,可能是没了父母约束,再加上太多人阿谀奉承,所以…心性出了些问题。”
    刘皇妃看着李云:“陛下,他在西北屠城,杀人上万,也是真的吗?”
    皇帝默然,没有说话。
    刘皇妃见状,双眼都流下泪来,她喃喃道:“便是赵成当年,也没有屠钱塘城…”
    皇帝闻言,心中大震。
    他一直以来,都下意识觉得,二十多年过去,刘苏已经成家生子,甚至已经当了祖母,当年的事情,或许已经忘的七七八八了。
    至少…应该已经淡忘了不少。
    而现在,她脱口而出,显然,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估计一直萦绕在她心头,如同梦魇一般。
    皇帝将她搂进怀里,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宽慰道:“西北一叛再叛,必须要用雷霆手段,这也怪不得他。”
    刘皇妃靠在李云怀里,很是伤心:“陛下从来没有下令让谁屠过城。”
    李云叹了口气,将她搂在怀里,默默说道:“我已经教育过他了,他也认错悔改,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情了。”
    见刘皇妃不说话,李云笑着说道:“咱们那个儿媳妇还不错,我在二郎家里住了几个月,费氏几乎每日都来请安,各方面安排的也是井井有条。”
    “咱们的孙儿孙女,也都很可爱。”
    他看向刘苏,轻声道:“过段时间,我让人去长安,把孙女接来,给你带一段时间,好不好?”
    刘皇妃没有说话,只是双手搂着李云,痛哭了一场。
    皇帝叹了口气,也不再说话,只是默默搂着刘皇妃,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男女毕竟有别,父母也是如此。
    对于秦王的所作所为,李云心中恼怒,但是该罚罚了,之后也就放下了。
    但是刘皇妃,却是真真为自己这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感到有些伤心了。
    ………………
    乌飞兔走,时间来到章武十七年的三月。
    这天甘露殿里,杜相公拿着一份文书,递给李云,微微低头道:“陛下,这是去年弊案的详细案卷经过,以及三法司议定的处理意见。”
    皇帝伸手接过,还没有展开看,便摇头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忙别的事情,差点把这事给忘了,说起来,这事从我知道到现在,也闹了大半年了,怎么到现在才出结果?”
    杜相公叹了口气道:“去年毕竟是太子持国当政,这事涉及到东宫,便查不下去了,中书那几个老家伙,又不肯出力,等到臣回来之后,才开始处理这件事。”
    他看向李云,继续说道:“臣跟徐相公了几个月时间,先是提审了涉案的犯人,又去礼部,把去年春闱的试卷,尤其是那几个举发之人的试卷都调了出来,认真看了一遍。”
    杜相公顿了顿,低头道:“这几个人,能在官报上,闯出偌大名声,文采是有的,尤其是那姓骆的书生,词章华丽,才学不俗。”
    “只可惜。”
    杜相公摇头道:“他参与的是实务科,文章华丽,但是到具体实处,有些空洞,臣与礼部一众官员看了几遍,都认定,在取与不取之间。”
    皇帝陛下“唔”了一声,将案卷大概看了一遍,然后淡淡的说道:“涉案舞弊的一干人员,按照章武七年旧例处理,至于这骆斌等人。”
    皇帝想了想,开口道:“既然文采不错,要不然干脆让他去参加翰林院内部的考试去,他要是能考过,就让他们留在翰林院,丢去修周史去。”
    “翰林院不是一直抱怨人手不够吗?”
    修史,是历朝历代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李云这一朝也不例外,周史从章武三年就开始修书,一直到现在,工程还未过半。
    杜相公摇了摇头:“似乎不妥。”
    “如果闹一闹就能得官,往后春闱,恐怕再不得安宁了。”
    李皇帝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笑着说道:“那就先让他去翰林院考试,考过了,聘作翰林院吏员,许他在后年,依旧可以科考。”
    李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往后,翰林院也改一改,跟农事院一样,精通旧学以及文学的,可以直接考翰林院。”
    “设一个翰林院下院。”
    皇帝摸着下巴:“进这个下院之后,可以在翰林院修书编书,也可以像农事院那样,通过吏部的考试之后,正式进入仕途。”
    “也算是为旧学,为文学,另辟一条路。”
    “受益兄你觉得怎么样?”
    国朝到现在,偏实用性的人才已经储备的差不多了,但是文史类工作,却有了不少缺口。
    骆斌这样的人,正合适。
    毕竟,翰林院已经没有了从前高高在上的地位,如今是不经历州县不得拜相,而不是非翰林不得拜相了。
    翰林院,往后可以偏文史工作。
    杜相公低头想了想,然后点头道:“臣觉得可行,这样一来,一些当年的饱学之士,也有了去处,不至于天天恨天怨地,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了。”
    皇帝笑了笑:“那就这么定了,中书与翰林院一起,议定章程,然后尽快落实下去。”
    杜相公点头,心里叹了口气。
    他知道,往后像他这样的“旧版”读书人,即便也可以进入朝堂,可以拥有品级。
    但是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本事。
    恐怕以后…只是徒有地位。
    而没有实权了。
    出神了片刻之后,他对着李云欠身道。
    “臣…这就去办。”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