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都市言情 > 贼天子 > 第1165章 非是从前滋味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65章 非是从前滋味

    第1165章 非是从前滋味
    当官这个职业,其实并不是很难,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这个行当,更多的是看这个人的情商,还有心性。
    这两样足够高,有没有专业知识不怎么要紧。
    当然了,要是能有人格魅力,那就更好了。
    因此,是李云的新学取士,还是曾经的旧学取士,就官员选拔上来说,本质上没有什么分别,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改变求官的进程。
    进而改变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转向务实,整体进步的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
    当然了,当官的能够务实,那就更好了,如果他们也能够掌握一些类似于农学这样的专业技能,那当然是更好了。
    到如今的章武十七年,旧学式微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这个时候,也要给旧学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态位了。
    所谓的旧学,其实就是类似于另一个世界的文科,这些文史类的学问,当然要丢到文史类的衙门里去。
    李云的想法很简单,往后翰林院出身的官员,主要就是往文史类的衙门里投放,比如说礼部,鸿胪寺,或者是御史台之类的衙门。
    这个事情,李云没有明说,只是借着这一次骆斌等书生闹事,开辟了一个类似农事院的翰林院下院。
    但虽然他没有明说,君臣二人多年默契,杜相公已经很清晰的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想法,并且他也没有反对,默默的执行了下去。
    因为这对于旧学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要是没有这一条“小路”,往后的读书人,还会不会专心致志的攻读经史子集,就很难说了。
    时间一长,斯文种子说不定都会断掉。
    杜相公离开甘露殿之后,很快回到中书,向几位相公传达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此时,诸位相公之中,只有许昂许相公没有到,其余几位相公听了杜相公的话之后,都是若有所思。
    姚仲咳嗽了两声,看向杜谦,问道:“翰林院再设下院,与农事院一样,有选拔学子入院的权柄,这个事情,还有些麻烦,要跟礼部,翰林院坐在一起,商量出来一个章程。”
    “要定下来怎么个考试,怎么个考法,以及考些什么。”
    杜相公闻言,看了看在座的几个人,他喝了口茶水,叹了口气:“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
    他看着姚仲,苦笑道:“居中兄,还不明显吗?”
    姚仲一怔,问道:“杜相您的意思是?”
    杜相公叹了口气,开口道:“如今朝廷开科举士,考试的内容,已经与旧周之时的科考全不相同,虽然还叫科考,但已经是两个制度了。”
    他默默说道:“翰林院自设的这个考试。”
    杜相公颇有些感慨的说道:“旧周科考考什么,翰林院就考什么就是了。”
    几位相公闻言,都是恍然大悟,随即心里,也都生出了几分感慨。
    曾经考四书五经,诗文策对的科考,不知不觉,已经不再是朝廷的主流了。
    可以预见的是,往后它虽然依旧会存在,但也只可能是分支,而不太可能是主流了。
    杜谦跟姚仲都感慨不少,宰相郭攸只是微微低头,没有说话。
    而徐坤徐相公却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可以说是新学出身的宰相,他只是顿了顿,就看着杜相公,问道:“杜相,先设农事院,如今又有翰林下院,往后陛下会不会再增设别的什么院?也有招生取士之权。”
    杜相公闻言一怔。
    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些,不过思考了一番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厚德不说,我还没有想过这些事,就目前来看,陛下没有说过这些,不过以我对陛下的了解,往后陛下大概会开设一个军事院。”
    他轻声道:“挂在枢密院名下。”
    一众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了。
    姚相公点头道:“当年入主中原之后,陛下多半就有这个念头,但是之所以一直没有去办,是因为当年江东军的军官太多了,很是够用。”
    他默默说道:“可能这几年,就要办起来。”
    入主中原到现在,近二十年过去,当年江东军那批人,很多也已经老了。
    军中,也需要一些新鲜血液。
    从前,军中选拔,多靠资历靠战功,但往后天下承平,没有许多战功可以攫取,那么开设一个类似翰林下院以及农事院的军事院,就很有必要了。
    杜相公咳嗽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中书只负责政事,兵事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干系,这种事即便是兵部,也插不上手,他们就更没有必要在这里瞎猜了。
    万一传到皇帝陛下耳中,反倒有些不太好。
    “好了,这些事情就不提了。”
    他看了看姚仲,问道:“子望兄最近怎么了?在中书不常见他。”
    姚相公叹了口气:“他身子不太好,告假了。”
    杜相公点了点头,开口道:“明年,把曹钰调到御史台,给他做个学生罢。”
    去年,曹钰跟着皇帝陛下一起从江南返回,他并没有能跟着李云一起去关中,而是直接回了洛阳。
    曹钰带着皇帝陛下的圣眷,以及杜相公的条子,到了朝廷里之后,吏部很快给他放了郑州刺史的缺,如今在郑州刺史任上。
    到明年,他这个郑州刺史,也就是干了不到两年,不满一个任期。
    算是刷了个州县的履历。
    姚相公闻言,若有所思,随即点头道:“好,下官先记下来,到时候给吏部提前打个招呼。”
    杜相公站了起来,结束了这一次会议,开口说道:“郭相,你把今天议事的内容,与太子殿下简单汇报一番,然后咱们就各忙各的罢。”
    郭相公低头应了声是。
    几位宰相各自散去。
    姚仲最后一个站了起来,看向窗外的天空,感慨道:“这曹钰。”
    “真是好运势。”
    …………
    五月中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这天下午,有内侍来到中书,请杜相公进宫一趟,杜相公跟着这内侍,却没有去熟悉的甘露殿,也不是去太极殿,而是被一路领到了皇宫的后园。
    一路到了后园里,他才看到,皇帝陛下正在一座亭子下面乘凉,远远的见到杜谦之后,皇帝笑着招手:“受益兄,快来,快来。”
    杜相公快步走了两步,走到了亭子下面,欠身行礼道:“陛下何事唤臣?”
    凉亭下面的石桌上,此时已经摆了四根绿色的棒子,李云拉着杜谦坐下,笑着说道:“受益兄你看这是何物?”
    杜谦若有所思,开口道:“春天的时候,听闻陛下亲耕了一块地,种下了一些海外的种子,想来就是此物了。”
    “聪明。”
    皇帝笑着说道:“这三个多月,我只要得了空,就过来看一看,还让人给它们堆了肥,如今总算是见到收获了。”
    他指了指那一片还没有收的玉米,笑着说道:“今天掰了几个下来,剩下的就不动了,作为明年的种子。”
    皇帝对杜谦笑着说道:“一会儿,咱俩煮两根吃了,剩下的两根,我让人送去给皇后还有太子尝尝。”
    杜谦连忙摆手:“陛下,这样珍贵的东西,臣如何敢…”
    李云笑着说道:“几个月前的确是珍贵的,但是现在就不太珍贵了,我这里这点地,种不了多少,农事院那里种了差不多一亩地。”
    “我前几天去看了,虽然没有全部出芽,但是也长的不错,再有个两三回,这种子就足够推广全国了。”
    皇帝颇有些兴奋,如同得了宝贝的孩童一般:“咱们一起剥开。”
    二人一人剥开一根,只见两根玉米,都不是满棒,籽粒也很一般,不过李云已经相当满足了。
    很快,几个宫人把锅架好,将两根玉米煮熟,送到了皇帝陛下与杜相公面前。
    杜相公此时,正在把玩玉米须,见到端上来的两根玉米之后,他与皇帝一人一根。
    杜相公啃了一口,皱着眉头感受了一番嘴里的味道,然后看了看面前的李云,只见李云也大口啃了一口。
    但是却微微皱眉。
    杜相公若有所思,他又咬了一口,咽了下去,然后看着李云,笑着问道:“陛下以前吃过罢?”
    李云放下手里的玉米棒子,“嗯”了一声。
    杜相公又咬了一口。
    “应该是没有陛下以前吃的好吃罢。”
    皇帝陛下闻言,抬头看了看杜谦,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
    “不是一个味道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