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章武盛世
第1166章 章武盛世天子至今,登上帝位已经接近二十年,算上曾经在江东掌权,已经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时间,他的心性已经锻炼到了非常坚韧的地步,早已经可以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
甚至,最近几年时间,除了亲近之人,他已经很少在外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情绪波动了。
但是今天,他的确非常兴奋。
甚至把杜谦喊来,一起分享这份兴奋。
这不仅仅是给天下生民带来了一份吃食,更是他复现另一个世界“旧物”的一小步。
但是东西入口,味道还是玉米,却基本上没有什么甜味。
毕竟品种可能都不太一样,而且海外带回来的种子,还相对比较原始。
不过皇帝陛下,还是啃了干净。
杜相公就要斯文很多了,他慢斯条理的吃完,认真考虑了一番,开口说道:“陛下,此物…”
皇帝开口说道:“可以作为辅粮来种植,一些只种水稻的地方,那些不能灌溉的旱地,就可以种这玉米。”
杜相公点了点头,然后将剩下的棒子放在一边,笑着说道:“陛下数年辛苦,总算有着落了。”
皇帝看了看一边一垄红薯,笑着说道:“红薯也已经差不多了,这东西也不需要水田,而且产量很大,到时候我再喊受益兄过来尝尝。”
杜谦点头,说了声好。
皇帝陛下与杜相公,在凉亭下面各自落座,李云看着杜谦,也没有废话,而是开口说道:“我看了中书还有农事院的奏报,今年的春播还是不错的。”
“如果今年还是丰年,明年我想出巡,去辽东看一看,再去兖州转一圈。”
提到兖州,杜谦就明白了李云的意思,他连忙说道:“以陛下的功绩,早可以去泰山封禅了,这个事情,臣一百个同意。”
皇帝笑着说道:“我也不是那么虚荣的人。”
“这里没有外人,只咱们两个,我就实话实说了。”
皇帝开口说道:“最近几年,朝廷还有我,都了不少钱,用在整修官道上,也是为将来铺设新路,积攒经验。”
他给杜谦倒了杯茶水,笑着说道:“新路不新路的,还遥遥无期,工坊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弄出来,我这一朝就不去想了。”
蒸汽机车,理论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理论是理论,应用是应用,目前想要应用,一来是人力物力消耗太大,二来还没有具体的技术。
李云对于这个东西的态度是,他这一朝能有当然更好,没有也就算了,至少种子已经种下了,理论基础也已经打好了。
这东西谁也说不准,说不定十年二十年,说不定明后年,工坊就有人能够弄出来。
“不过,卓重负责的全国官道的修整,已经差不多了。”
皇帝笑着说道:“我想去看一看,他官道修的怎么样,有没有贪了我的钱。”
杜谦也跟着笑了笑:“我也听说卓重这些年发达了,不少人前拥后簇的跟着他,都想从他手里讨点活计。”
“现在的卓家,比以前掌握盐道的时候,也毫不逊色。”
皇帝摆手道:“排场大这没有什么,甚至他从里头自己拿点,只要不是太过,我也就装着看不见了。”
“前提是要把事情办好了。”
李云低头喝茶:“否则我不饶他。”
杜相公应了声是,没有继续说什么了。
毕竟有些话点到即止就可以了,说多了得罪人。
“第二个原因,受益兄你也看到了。”
皇帝摇头道:“去年咱们回来的时候,我就想把政事干脆交出去,给太子去管,没想到那小子死活不愿意,后来还去他母后那里跪在地上哭个不行。”
皇帝无奈道:“最近,他是不是政事堂去的都少了?”
杜谦想了想,开口说道:“倒也不能说少,只是不像从前那样,每天都在中书里,现在殿下,好像只办陛下交办的差事。”
他说到这里,连忙说道:“不过,每天要紧的事情,中书还是会汇总,择人去东宫,禀报殿下的,殿下也很耐心,每天都听。”
皇帝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小子,是真的这般性情,还是有人给他出了主意,让他这般施为。”
杜相公摇了摇头,没有发表意见。
李云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不管怎么说,我再出门一趟,他总是要继续监国的,也算是再锻炼他一回了。”
“还有就是,我想去辽东看一看,这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黄朝把辽东道经营得如何了。”
本来,当初辽东道定下来之后,李云跟杜谦是准备把黄朝安排到陇右道,去主持西域局面的,不过陇右道布政使的位置,被姚相公的大公子捷足先登。
而因为黄朝的性格问题,李云不怎么想让他做京官,他就只能继续在辽东道任上。
不过,皇帝陛下也给他了一些补偿,给他封了个侯爵,虽然只是终身爵位,却也已经相当难得。
提起黄朝,杜相公咳嗽了一声,也有些不太好意思。
黄朝这些年的人事变动,都是他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完成的,黄朝久久不得进入朝廷,而且一直在偏艰苦的地方,他杜十一脱不开干系。
皇帝陛下看了看他,才继续笑着说道:“这第四个原因,才是去泰山封禅。”
“古往今来,有功德的皇帝,基本上都要去上这么一遭,我反正左右无事,又想把国政给交托出去,去一趟也无妨。”
杜相公闻言,开口笑道:“古往今来,像陛下与太子殿下这样互相谦让的圣主与贤太子,也是前所未有。”
皇帝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要是外人,我也就不说了,咱们老兄弟,我也就说上一句。”
他默默说道:“互争与互让。”
“其实没有什么分别。”
这话听起来有些晦涩,但是杜相公却能够听得出来其中的意味,他没有说话,只是给李云添了茶水,开口说道:“陛下,不管事情怎么样,不管各自是几层心思,让总比争要强。”
“毕竟家国安宁。”
皇帝默默点头:“是稍微了强点。”
他看着杜谦,感慨道:“这几年,我常常在想,我若不是生在乱世,说不定会好过一些。”
他笑着问道:“如今若还是武周,若不是乱世,咱们老兄弟恐怕很难认识罢。”
杜相公想了想,点头笑道:“臣这个人,跟谁都能结识,不过像是裴璜崔绍那些人,陛下恐怕就很难认识了。”
“对了。”
提起这两个人,杜相公想起来一件事,开口道:“上个月,臣听闻裴璜死了。”
“死在闻喜老家。”
李云“唔”了一声,随口问道:“怎么死的?”
“不知道。”
杜相公摇头道:“约莫是病死的罢。”
他看着李云说道:“闻喜裴氏,如今已经日簿西山了,臣听说,闻喜裴家的人,还有人进洛阳来找裴教头,想要凭借着裴教头的关系,进入禁军当差。”
李云听了这话,也有些吃惊,开口道:“闻喜裴氏,也是数百年的大家族,怎么会落魄成这样?”
“武周末年一场大乱,大多数家族,都像我们京兆杜氏一样,成了风中残烛,如果本朝依旧兴盛旧学,这些家族的人还可以重新入仕,用不多久又能恢复元气。”
“但是本朝的学问,那些个旧家族又不太通,只有一个算学,他们还算有些基础。”
“没有人入仕,自然就落魄了。”
杜相公提醒道:“开国至今,已经十七年了,算上咱们在洛阳准备的那年,已经十八年。”
“整整一代人了。”
杜相公笑着说道:“咱们章武朝出生的人,如今恐怕都已经成婚生子了。”
李云闻言,也觉得有些恍然。
他出神了片刻,才缓缓点头。
“是了,马上章武朝的第二代人,都要降生了。”
他站了起来,背着手看向自己种下的田地,喃喃道:“不知道章武盛世,还有多远才能到来。”
“陛下,按照民间的说法。”
杜相公站在他身后,笑着说道。
“如今早已经是盛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