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我父刘玄德 > 第614章 攻打成都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14章 攻打成都

    第614章 攻打成都
    最重要的是,攻击梓潼和涪城,还能有水道的优势,能直接从江州走水路补给军械粮草,相当省时省力,且广汉县还能起到前进基地的作用,即便大军有所挫折,也可以安全退回广汉。
    只是包括司马懿在内,都没有想到左幕军来的这么迅速,且这么猛烈。
    按照曹军收集到的情报,刘封的主力摧锋军和挽澜军都位于豫州沿线,防范袁绍大举南下。而仅次于这两支王牌军的主力贾逵、高顺、周瑜等部也都暴露了位置。
    贾逵在襄阳,高顺在上庸,周瑜在夏口。
    这三支军团中,除了周瑜入蜀还算便捷外,贾逵是不可能离开的,而高顺在上庸也相当尴尬,位置很是孤立。
    刘封能够得用的,也就是新组建的一些营头,所用将领也俱是年轻新人。
    曹昂之所以还抱着和睦的想法,也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判断刘封在蜀中的兵力不会再有增强了。
    如今突然出现的两万新锐,实在是大出了曹昂、曹仁、司马懿等人的意料,一时之间甚至都确定不了贺齐的编制。
    不过曹昂、曹仁、司马懿也清楚李整、李典的性格,知道他们绝不会谎报军情,夸大敌情。
    李整、李典、阎圃能够来报的敌军数量,基本上只会保守,不会夸大。报来的数字既然是两万,那左幕军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多,而不是更少。
    “叔父以为眼下该如何是好?”
    曹昂压住心中的焦急,开口询问起曹仁的意见。
    曹仁捋须沉思,片刻后回答道:“李整、李典兄弟二人统领豫州万余精兵,又有汉中郡兵相辅,料来暂时可保无虞,只是想要击退来敌,恐无此能为。”
    李整所部的豫州军有万人之数,而阎圃的汉中郡兵亦有一万之数,合计两万人,在兵力上是丝毫不弱于左幕军的,虽然战力有所不如,但有坚城为恃,短时间内是无虞的。
    事实上要不是围城的是左幕军,曹仁都有信心李整能够单独应付得了了。
    曹昂有些明白了曹仁话里未尽之意。
    曹仁显然是认为光凭李整、李典、阎圃等兵马,只能据守一段时间,且久守必失。
    对于这点,曹昂也是认可的,毕竟左幕军攻城之术,天下无敌。
    不仅仅是曹操想要搞到配重投石机的秘密,就连袁绍也是这般。
    两家对刘封境内各种渗透,配重投石机便是排在第一档次的机密,更是被曹、袁两家悬赏万金。
    因此,曹仁哪怕对李整、李典再有信心,也不觉得他们俩能在这等神器面前久守不失。
    曹仁既表示了短时间内不必担心活路,可同时也坦诚了李典必然守不住梓潼,李整又没法独立击退左幕军,可见曹仁的本心还是倾向于先保后路的。
    曹昂又看向司马懿,后者却还在沉思。
    司马懿这个人用兵相当极端,可谓是两极分化。
    对于弱者,他可谓是其行如风,其攻如火,怎么险怎么打,只追求高收益,丝毫不惧风险。
    司马懿征辽东时,就力排众议,赌公孙康会犯错,选了最为激进的打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公孙康不犯错,那进退维谷的可就是司马懿了,可他照样敢赌。
    可当司马懿面对强者时,却能彻底摆烂。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哪怕他被麾下将校侮辱成畏蜀如虎,照样不动如山。就是耗到你诸葛孔明寿终正寝,耗的就是我比你活的久。
    这自然不是司马懿心地良善,而是真打不过啊。
    但凡能打得过诸葛亮,他至于受这气吗?
    还要故意写信给自己弟弟,在信中肆意贬低诸葛亮。
    那信名义上是写给司马孚的,可实际上是写给曹睿的。
    要不是曹睿力排众议,坚决不换将,支持司马懿跟乌龟似的蹲点,诸葛亮虽无力回天,但也不至于全无战果。
    眼下司马懿首先想的不是回援,而是决战。若是能够以优势兵力击败刘封,都不需要大败,哪怕只是小胜过后,是不是就有机会迫和对方。
    可仔细权衡过后,司马懿否决了这个想法。
    先不提能不能取得小胜,刘封的性格可是愈挫愈勇,宁折不弯的。
    这样一来,司马懿倒是想到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不但回援,还要以主力回援,先解决掉抄袭自家后路的左幕军。
    司马懿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曹昂、曹仁、杨修都愣住了,随即陷入沉思。
    不得不说,司马懿这个建议相当大胆,而且细思起来还真有不小的可操作性。
    其关键点就在于成都。
    如今曹军主力汇聚于雒城,想要攻到雒城,不但要攻克或者绕过成都和新都,然后再走一到两天才能抵达雒城城下。
    虽然这里是成都大平原,可谓是一马平川,若是真想要绕行其实也很简单。可就算真让你主力军队绕过去了,你的粮道总不能也靠绕行吧?
    哪怕成都的刘璋军战力不强,可左幕军但凡敢如此行军,那真就是在厕所里点灯——找死了。
    新都姑且不提,左幕军不拿下成都,就绝不可能先攻雒城。
    且司马懿这个方案还有个好处,那就是无形中将成都的刘璋军顶到了第一线,抗左主力的曹军反而退居二线,掌握了主动。刘璋既然不让曹军进成都,那自然就要独立担负起成都的守备任务。
    届时曹军只需要留下一、两万士卒,加上黄权的七千人和张卫的五千人,进可以策应成都,侧击左幕军腹背,阻挠其全力攻城,退可以依托雒城足以自保。而相应的两万大军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击退梓潼的左幕军。
    曹仁最先开口赞同:“仲达此策上佳,我以为可行。”
    曹昂目视杨修,后者虽有些不忿,但也承认司马懿这策略相当可行。
    看见杨修也点头赞同,曹昂当即下了决心:“就依仲达之见,只是这回援之军……”
    曹仁当即主动起身请缨道:“仁愿亲往,如若不胜,甘当军法!”
    曹昂故作大喜:“叔父出马,我无忧也。”
    随后,众人议定,曹仁明日整军,后路出发,前往梓潼退敌。
    可众人刚刚商议完,殿外就传来了新的军情。
    “启禀将军,今晨左幕军大举出动,对成都展开围攻,我家主公已遣人告急,恳请将军即刻出兵策应。”
    “什么!?”
    曹昂、曹仁、司马懿、杨修等人脸色俱是大变。
    来人神情紧张,但颇为镇定,正是雒城城守黄权。
    得到曹昂接见之后,黄权很快就将收到的军报详细叙说了一遍。
    原来今日早晨卯时一刻,左幕军大举出营列阵,至巳时初,全军展开,器械俱备,开始对成都发起猛攻。
    仅仅一上午,就在各种攻城器械的掩护之下,填平了刚刚重新挖开的护城河,又对城头进行了惨烈的打击。
    三十多架配重投石机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所配备的炮组基本全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老手。他们一边压制着成都城内的投石机,一边掩护己方的投石机前进到射程之内。
    一时之间,成都城内落石如雨。
    先前在赵韪攻城之战中都幸存下来的南城城楼此时也没能幸免,坍塌成了一片废墟。要不是南城守将冷苞见机得快,及时撤走,再晚片刻,就要连他在内一起埋在废墟残垣之下了。
    仅仅只是两个时辰,左幕军的远程火力就将成都守军在城墙上建立起来的防御工事一扫而空,压的守军根本喘不过气来。也就是左幕军没有趁势发起攻击,否则早就已经登上成都城的城头了。
    之所以有如此上佳的效果,一方面是配重投石机这么个超越时代的大杀器的出现,另外一方面,也是这个时代的防御工事远不如后世那么强。
    这就形成了一个代差级别的高低配,守方自然吃了大亏。
    随着城头防御工事被清理的一干二净,左幕军的井阑开始前出,将射程覆盖到城墙后方。同时,步兵弓弩手也在遮牌和塔盾的掩护之下,进抵到城墙之下,配合着后面的投石机、井阑等高火力,进一步压制城头的反击力量。
    在看见远程火力全面优势之后,左幕军本阵中再度传来号角声。下一刻,在井阑、配重投石机等远程火力后方一直持观望状态的云梯车、冲车、攻城锤等近战攻城器械终于开始行动。
    刘璋一连派遣了六波使者,可谓是一波追着一波,第一波使者刚到,连军情都没讲完,第二波使者就已经在雒城门口叫门了。
    曹昂、曹仁等人的脸色霎时阴沉如墨,先前想好的策略此时却是没法施行了。
    左幕军攻势如此凶猛,这是曹昂、曹仁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成都可是益州第一大城,城内可是有三四万守军,还有近万青壮的,这才第一天,不,应该是才小半天,刘璋竟然就已经火急火燎的开始求援了,而且还是这等十万火急的架势。
    难道左幕军真就可怕到了这等地步?
    若真是如此锐不可当,那仅仅靠着留下的三万兵马还能不能有效的威胁牵制对方,曹昂、曹仁可都没了信心。
    **
    成都城外,南面的原野上。
    原本空旷的平原,此时已经被左幕军填满,士兵们身着各式甲胄,手持长短兵器,肩并肩站立,连插足的缝隙都找不到。
    从城头往下望去,左幕军的旗帜密集得像森林,风一吹,旗面碰撞的声音盖过了往昔晨时的鸟鸣声。光是左幕军后方大营之中升起的炊烟,就像一片低垂的云层,让天空都染上了颜色。
    左幕军此时已经是倾巢而出,五万余大军布阵于成都城南,士气如虹,斗志昂扬,人人皆有建功立业,求取军功之心。
    在大阵的正中央,刘封在陆逊、孙皎等人的护卫下,登上高台,身边众将云集,甲士如雨,即便是豪勇之士,望之亦是心惊胆寒。
    刘封这一次出阵可谓是倾巢而出,别说嫡系精锐了,就是编练的赵韪军士卒以及杜彟的三千賨兵也都一起带上了。
    他要做的是猛攻成都,在牢牢吸引住雒城曹军的同时,消耗疲惫一下成都守军。
    刘封以吕蒙为将,领凌统、文聘二部人马,合兵七千余人(骑兵被抽调至孙策统领,),列阵于大阵东面,遮蔽大阵侧翼。又以孙策统领三千骑军,布阵于吕蒙与大阵中间的后方位置,机动应变。
    再以魏延为将,统冯习、张南二将,合计五千余人(骑兵如上),列阵于成都以北,沱江南岸,距离大阵五里处,狙击曹军过河。
    其余人马自成都东、南两面列阵,包夹成都城。
    **
    成都城南的晨雾尚未散尽,三十架配重投石机已在三百步外列阵完毕。陆逊勒马立于中军将台,于刘封身边望着雾气中若隐若现的城墙轮廓,随后请示道:“主公,时辰已到。”
    刘封当即点头:“那就开始吧。”
    陆逊得令之后,目视身旁旗手,后者手中令旗突然下劈。
    “放!”
    绞盘松脱的闷响连成一片,配重箱轰然坠落。
    三十多块磨盘大小的石弹划破晨雾,在空中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啸。
    第一轮齐射就有半数命中目标,南城城楼在惊天动地的巨响中轰然坍塌,飞溅的砖石将躲闪不及的守军砸得血肉模糊。
    “第二轮——装填火石弹!”
    陆逊的声音在传令兵的接力中响彻阵地。
    炮手们动作娴熟地更换弹药,裹着油布的巨石被点燃后放入弹袋。
    这次齐射如同流星火雨,燃烧的巨石砸在城墙上爆裂开来,飞溅的火油顺着女墙缝隙流入藏兵洞,引燃了其中躲藏的士卒衣物,引发阵阵惨叫。
    冷苞及时离开南城楼,幸免于难,此时正躲在箭垛后缩紧身体,灼热的气浪烤焦了他的眉发。这位益州名将此刻面色惨白,他从未见过能做到如此精准的投石机。
    传统的人力拽索式投石机发射一次需要半刻钟重整,而敌军的怪物竟能在百息内完成三次齐射,更是在精准度上完胜传统投石机。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