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 第1007章 027嘉庆那愚蠢的欧豆豆哟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07章 027嘉庆那愚蠢的欧豆豆哟

    嘉庆多次强调,俄国不算是“宗藩”,而且还是平等国家。
    法国大体上也是这个待遇,荷兰和葡萄牙夙来恭顺,而且也只认钱。
    瑞典其实也认钱,只是没那么优良的殖民地,但瑞典也是有公司经营印度和中国这条贸易路线的。
    现在是和平时期,大家也都想挣钱,赶紧恢复些经济实力,要不家里该揭不开锅了。
    尤其是从1816年到1818年之间,大西洋两岸的温带地区,可以说是年景极差。
    俄国和清朝在这几年当中,虽然也有灾害,但是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太多。
    喜马拉雅山这么一引导,加上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山,这些火山灰都卷到西欧那边去了。
    要是能够在清朝皇帝这里得到特许,展开贸易的话,在富裕的市民阶层当中,也能够进一步的卖出茶叶和生丝,其利润也是很丰厚的。
    俄国的姻亲小国呢,也就是来领个赏,也就奥尔登堡临近汉堡,梅克伦堡自己有港口,算是勉强能算是有些贸易能够分润过来,大概是往德意志邦联内部倾销,但也要看着那里离谱的关税阻碍。
    索洛维约夫被允许入驻城内,也是他一家人都前来。
    但住在和珅昔日的官邸里,感觉也有些奇怪。
    这里本就有主人,哪怕是和珅被赐自尽,家产大部分抄没以后,十格格和丰绅殷德,还拥有一半和府的使用权,另外一半是嘉庆的胞弟永璘的。
    和府这里,在永璘和十格格病故以后,最后到了咸丰年间,才被从庆亲王一系回收。
    至于庆亲王系,最后能够发展成铁帽子王,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永璘现在也不是铁帽子王,他这个王爵是递降袭封的,而且他要因为实在是有点不着调,虽说嘉庆对于胞弟很是照顾,但是也只是给他封了个郡王。
    到了嘉庆二十五年,他快要病死的时候,这才封了亲王,算是给了弟弟最后的一点恩典。
    但该罚的时候还是要罚,之前永璘就因为传递奏章违反规制,被嘉庆斥责罚俸,这会儿正憋屈着呢。
    对于来了个洋人使者,拖家带口要住他家里,前一天晚上,他在和嘉庆见面的时候,还在提到这个事情。
    “十七弟啊,你知道朕为什么这么安排么?”
    “臣弟愚钝,实在是不知。”
    “英夷使者,前后共来三次,朕也是看到了俄罗斯使臣的奏疏才知道的。”
    “皇上,臣弟也记得,皇阿玛还在的时候,英夷遣马嘎尔尼来朝贺。前日又是英夷阿美士德前来,因其不行礼仪,皇上还斥责了办差的官员。这也不过两次而已,何来的三次?难不成是皇阿玛内禅让的时候.”
    “永璘啊,你平日里糊涂的很,这些事情倒是记得很清楚。乾隆六十年前来的红夷使臣,自荷兰而来,倒是用了法国的译员,南弥德前日给朕演说西洋各国之事,也提到这点。只不过他也在我大清多年,西洋之事如何,还要通过和广州的商馆通信方知。”
    这也是为什么,嘉庆和群臣的情报一直都做的不错,可是消息却总是延迟。
    南弥德从小斯当东那里得到的情报,都是过期的,甚至可能是英国有意渲染的。
    至于永璘这小子,他当初能成为贝勒,嘉庆都记得是怎么回事。
    这还是看在早逝的额娘有些情分,要不然怕是跟那因为生母吃了瓜落的十二哥一样地位。
    但他聪明的很,当时还在的兄弟四个坐在一起,他就是想要和珅的宅子。
    这皇位他从来都不想,也没有兴趣。
    而且小错还不断,大事儿上倒是没犯过错误,甚至记得还挺清楚。这个邪门的态度,真是可惜了没有学到五叔的那些技术,毕竟五叔走的早,他们那会儿都还年幼。
    于是嘉庆又提到了,在马嘎尔尼之前,英国还有一次出使,只是因为使者在半路病死才未能成行。
    至于乾隆六十年的内禅大典,乾隆也邀请了英国人,但是没有再来。
    “原来如此。”
    “此事朕也是从这奏报中才知道啊,光是这英夷诸事,就值得这个俄国使者,住在你家里,要好生招待。”
    “臣弟怎敢不竭力办差,只是这次的差事.”
    “哎呀,朕要你去办,你就去办好了。他可是带着家眷来了,更是要招待备至,要显示我天朝上国的礼数和威仪,此外”
    永璘是佩服自己这胞兄,要交代什么事情,说的还特别细致。
    要是招待的好,他的罚俸就回来了,虽然不见得能给个亲王,但郡王的双俸还是会有的。
    至于和俄国使者多聊聊,没准又能讲到些洋人的事情。
    看起来皇兄是被英夷气的够呛,要不然也不能这样。
    就是英国人不知道什么情况,那也是要给天下人看的,顺道让俄国和法国使者到时候,把这些事情都传回欧洲去。
    永璘接了差事,便回到家里。
    这会儿索洛维约夫一家,正从马车上下来,换了轿子进城。
    不巧还是从西直门进来的,下面就是车公庄,来北京坐过地铁的,可能还会有点印象。
    比如说什么九十年代能够看到地铁的终点站苹果园之类的.
    至于过门税,这个他都准备了,只不过是俄罗斯的银卢布,在清朝算是“双头鹰洋”的一种。
    苏楞额要一直陪着进城,他是觉得这个俄国正使,越发的透着邪性,就好像是大清国的子民,但是举手投足之间,又有很多地方不像。
    连入城门的这一步,都提前准备了,也是要比英夷上道的多。
    恰克图那边通商的俄国商人,似乎也渐渐的有些变化,来到买卖城的人,也变得精明了起来,弄不好都和他有关系。
    苏楞额在粤海关办过夷务,多少是对洋人了解一些,甚至也是此时少数懂经济的满蒙官员。
    他真的就猜对了,索洛维约夫从开始在恰克图求书开始,就经常给那些商人写信,提醒中国人的规矩都是如何。
    至于进城以后,要到前海西沿,从那里进门。
    这地方,前面其实还是个前海,只不过这会儿还没有填湖。
    “米什卡,虽说这里是在契丹的首都,建筑风貌不一样,倒像是回到了宫堤的前面。”
    “是啊,只不过这里也是王府,听说还是中国过去一位掌玺大臣的官邸。”
    他对于这方面的翻译,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给自己老婆解释的也通透。
    只是庆郡王永璘出来迎接,索洛维约夫也发现了点不一样的地方。
    这丰绅殷德怎么还活着呢?
    和珅倒了的事情,其实也通过一些方式传到了欧洲,但是欧洲人知道的再详细,大概也没有索洛维约夫知道的详细。
    作为清朝在各种乾隆年影视中出场频率最高的大臣,和珅的事情,虽说不能是家喻户晓吧,但是这个名声摆在那里,加上一些或有或无的宣传,他肯定知道的更清楚。
    按理说丰绅殷德前几年去乌里雅苏台办差,在那里染病以后一病不起,早就该一命呜呼了,但是现在居然还出现在这里。
    庆郡王永璘也好,丰绅殷德自己也好,苏楞额也好,他们都看到了这位俄国使臣的吃惊表情。
    搞的郡王也奇怪,皇兄说这人办事特别得力,还很有见识,怎么见到自己这个倒霉妹夫,是这样吃惊的表情?
    一路上跟着过来的苏楞额,都觉得索军门要是放在大清,就这个年纪早晚也是要入阁为大学士,甚至都能进到军机处水平的,怎么见到了和中堂的儿子,乾隆爷的驸马,皇上的妹夫是这副表情。
    “军门何事见怪?”
    “无事,在俄国时,相当于嘉庆八年左右,我出使从海外归来,曾经听闻了天朝发生了大变故。”
    看样子,和中堂的事情,外面有不少人也知道了。
    而且索洛维约夫也表示,马嘎尔尼在伦敦也提到过,和中堂在欧洲的名气还是有一些的。
    永璘的想法是,这是对大清太了解,才导致了如此误会。
    他大概是以为,有了什么罪过都是要连坐的。
    太“中国通”了就是会出问题,但谁也想不到,他只是觉得有时候时间线会有些幽默的变化。
    嗯,也跟戏说的那些玩意儿,总是污染环境,导致现代人判断出了偏差,这都有些关系的。
    毕竟和大人和刘罗锅还有烟袋锅子,都是有些年龄代沟的,而且他们平时的关系也不差。
    但这样也很好,至少证明了他也不是个妖孽,总是有不知道的事情。
    “人不可尽知,就是诸葛武侯,算无遗策,也有街亭之失,上方谷之雨。”
    他这么说话,永璘虽说是初次见到个外国使节,那好感度也是拉满的。
    张嘴就是诸葛丞相,还外带三国演义。
    要知道满蒙贵族,那是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对于里面的故事更是非常了解。
    索洛维约夫本人就翻译了法语和俄语版本的三国演义,还把里面的一些职务按照欧洲的情况具象化了,因此他在欧洲的翻译界名气很大。
    至于他这次出使,因为能写诗文,粗通经典,得到了满汉官员的一致好评,也就不奇怪了。
    永璘心想,难怪皇兄安排给我这个差事,对方不是那不知礼节的英夷,和他交往也方便的多,只要不是乱提交奏折,也不会闹出来什么事情的。
    为了双俸,他这边也要把差事办好了。
    至于进府以后,带着家眷,在王府里也难免要见到福晋和固伦公主。
    哪里的女人,就是见了面以后,总是要跑到一起拉家常的。
    这个时候,家里全员学习汉语的好处,就能够体现出来。
    一般的情况下,欧洲各国来的使者,尤其是英夷,那是一定要和本地人分开的,也就是避免接触。
    但是这一次嘉庆因为前面英国人的事情,加上索洛维约夫每次停船,或者在什么地方经停,都要附赠一份英夷的情报,以及显示俄国使节态度恭敬的表章,加上那一张超长的礼单,也就放开了一些。
    原来的和府里,一半是永璘夫妇使用,一半是丰绅殷德和十格格来使用,但是这一次见客,倒是都坐在一起了。
    卡佳倒是也不怯场的,带着女儿,旁边还跟着米赫丽玛,就这么别扭的谈天说地起来。
    看到她有了身孕,而且这是第六个孩子,福晋和公主也都说她是好福气。
    至于另外一边的永璘,他来招待索洛维约夫的时候,双方坐下来,瞬间就没有了架子。
    永璘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就是和贩夫走卒坐在一起,都没有那种贵胄的架子。
    “不想公主与福晋,竟与我妻能一见如故。”
    “本王听说,索将军之妻,在贵国也是郡主的身份。”
    “正是,我虽为外臣,也颇知天朝之事,晓得典章,也知道些礼法,但也不甚全面。”
    “将军怕已经是入乡随俗了,官话说的也颇为地道。”
    “舍弟要继承家业,经商之事,都要教习,这官话也是必须,我家的家业,都是些经营财产的营生。”
    “原来如此,可做的海商?”
    “做的海商,不过也要与天朝通商,这才是正路。若在恰克图,未免还少了一些。”
    永璘听到这么说,也是心里有数,对方的诉求就在这块,通商。
    也就是说,接下来他出使来谈判的重点,其实和马嘎尔尼当年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
    索洛维约夫倒是更感兴趣的,是手上的茶碗。
    “真是好官窑,在欧洲是见不到的。”
    “将军也喜好瓷器?”
    “在欧洲,从不能见得官窑,都是些民窑,虽然数量庞大,还能够订制,但是也差的远些。于是欧洲也有自用高岭土做瓷器的,精巧不如天朝,而细腻接近。”
    话都这么说了,永璘也知道,对方是很喜欢瓷器的。
    在王府里看到的,都是珍品,更是爱不释手。
    “不过天朝也是有规矩的,将军可曾知晓?”
    “当然,愿听王爷再详细讲来。”(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