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受阻
第655章 受阻有个事情是这样的,林如海的立场是希望贾琏能体谅他的难处,首辅有时候真不是人当的。
下面一大帮人跟着摇旗呐喊,就算不给工钱,也要管饭吧?
人多了矛盾就多,利益之争也多。林如海如何平衡内部很需要手腕。
可是站在贾琏的角度呢?
我凭什么考虑你的难处,凭什么因为你有难处,就伤害自身利益?
你有一堆手下,我没有么?
说一千道一万,贾林之间的关系上,贾琏都不欠林如海的,反而帮忙出手整治了林家。
大周现在有很多问题,有的是以前留下的,有的是承辉帝时期留下的。
林如海想的是至少下一个任期平稳的渡过,所以对下面一些人的试探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是为了你好。”
理由是研发厅下属的诸多国企,以及铁路局等,太过招人眼红了。既然是国企,为何不能分润一下利益呢?
实际上贾琏不是没有分润利益,那么多工程搞下来,怎么可能不分猪肉?
只不过有的人没吃到,有的人觉得没吃够。
经过这段时间,林如海也看清楚了一个现实,这帮人就是一群色厉内荏的乌合之众。
但凡贾琏很不客气的凶狠反击,所有人都选择了偃旗息鼓。
从最初吏部文选司郎中的试探,到江南税案的结束,这些人就算联合起来,拿贾琏也没有任何办法,反倒是被收拾的很惨。
更关键的是,这帮人自己也不受其他人待见,相互之间的盟约非常脆弱,根本无法与看上去非常松散的贾党的战斗力相提并论。
那么贾党的战斗力来自何处呢?当然也有利益的缘故,因为理念团结在一起的人也不在少数。
至于是什么理念,当然是实业强国,惠及万民。
实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给底层找个干活挣钱的地方,不耽误自己挣钱,还落个好名声。
当然了,这主要是集中在官营企业里头,私营的什么破事都有。都资-本-家了,还指望他善良?
早晨起来贾琏本不想动,黛玉过来说孩子们都在外面候着请安呢,这才匆匆起来,梳洗更衣。
贾琏在几个闺女面前,丝毫没有严父的样子,只是在三个儿子面前,尽量的严肃一些。也就那样了,实在端不住。
午饭的时候,王熙凤在一旁絮叨,巧姐该说人家了,都快成老姑娘了。
贾琏不禁恍惚了一番,这年龄放在现代,三十出头大把单身的,在古代则是除了穷的娶不起媳妇的,孩子都一堆了。
“等我去军校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毕竟是勋贵之家。”贾琏不是随口敷衍,真不希望找个读书人。
王熙凤自然是希望闺女嫁一个好家庭,但是贾琏这么说,她也不敢反驳,差距太大了,大到她已经担心贾荃的继承权。
“荃儿在族学里成绩还行,以后怎么说,总不能干等着继承爵位,做个废物。”王熙凤若有所指,贾琏也确实重视了起来,毕竟家里有个先例。
“下半年荣宁街边上的小学开学,贾荃可以进去上学。再过两年,送进皇家军校去上学。”
贾琏不希望贾荃走自己的老路,当初选择先走科举的道路,那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
等贾荃从皇家军校毕业了,可以直接塞进神机营,慢慢的打熬就是。
王熙凤颇为费解:“为何不走文人的路子,武夫总归是叫人轻慢。”
贾琏解释道:“重文轻武本就是邪路,凡事都要讲个平衡之道。先帝那会就在平衡文武,以后我入阁了,他还怕没机会?不止他一个,老二老三也要去军校读书,毕业之后从军。以后对外用兵,建立功勋的机会多了。”
王熙凤不免有点担心:“还要打仗啊?”
贾琏道:“多新鲜啊,你不打人家,人家要来打你。这世道一直都这样,谁的拳头大谁有道理。你注意点,别让孩子学成个腐儒。”
海外布局,贾琏一直在做。以后他入阁了,会投入更多。南洋在贾琏看来都不把稳,最好是把新华(北美)搞起来,制衡一下美国。
贾琏不是嘴上说说的,转头就写奏本直接上呈御前。
李元对于贾琏的奏本很是上心,第一时间就认真的看了。奏本里贾琏提到了大洋东岸的新华(北美)飞地,主张未来五十年加大投入。
还在假期的贾琏,因为这份奏本被传进了宫里。
一路到了乾清宫之后,看见李元站在墙边,一直在盯着看地图。
贾琏上前见礼后,李元转身笑道:“先生的奏本朕看完了,这新华州飞地太过遥远,朝廷要移民的话,投入太大了。”
确实远了一点,走一趟最快也要半年。现在往那边移民的事情,都是薛家商行在做,目前已经发现了金矿,暂时并未声张。
李元的态度很明确,投入太大,不值得。
“朝廷如果没有兴趣,仅仅靠民间大概很难做大。”贾琏也很无奈,实在是太远了,皇帝没兴趣,难度自然增大。
“这些年向海外陆续移民已经过千万了,沿海各省的一些官员已经在叫苦,希望朝廷叫停移民。此事,内阁也很为难,还是朕压住了。”
李元说明了情况,贾琏对此只能表示:“陛下厚恩!”
国人因为乡土观念,如果没有剧烈的动荡,国人不会选择背井离乡。这些年,向南洋和澳洲的移民已经过千万了,对于全国人口数量而言压力不大,但是对于沿海各省而言,压力还是不小的。
“朕也是为了国家。”李元无所谓的摆摆手,实际上对于开疆拓土,他也有强烈的欲望。毕竟要追上承辉帝,难度还是不小的、
承辉帝年间,西宁王越过葱岭,开拓了中亚,李逆在漠北的北海,东平王在东北方向,贾琏在南洋的开拓。整个国家名义上的疆域大大的增加了,国家的投入也非常的大。除了南洋之外,其他地方朝廷是没有实际控制权的。
为这点事情,皇帝能亲自解释一下,已经很难得了。
但是怎么说呢,贾琏总不能说,二三十年后,西进运动轰轰烈烈吧?
告辞出宫后,贾琏在马车上颇为惆怅。明明知道历史的发展趋向,却很难改变太多。三三十年的时间,这阶段欧洲因为战乱,给北美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这是贾琏这边没法比的,实在是太难了。不行就彻底的走民间的法子,集中精力先发展北美殖民地。
如何发展北美殖民地,贾琏心里默默的进行规划,现在南美各地的独立运动还在一个准备期,等到海地第一个宣布独立之后,才会掀起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这个期间,欧洲也在围绕法国进行长期的战争。
墨西哥方面,以前西班牙的商船过来,都是用贵金属换茶叶瓷器等商品,现在以武器交易为主了,一看就是准备造反独立的样子。
支持西班牙是不可能的,只有支持独立派才能成为赢家。其他各国也一样,争取将大量的滑膛枪卖过去,军火买卖还是很挣钱的,先支持独立战争,然后加大贸易力度,未来联合墨西哥干美国,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案。
令人担忧的是欧洲人没有啥信义可言,贾琏担心到时候遭到背刺,没准他们联合起来,先干掉新华也未可知。
还是先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说以后吧。
贾琏回到家里,先给薛蟠写一封信,让他将新华殖民地的情况详细的汇报一下。
远在广州的薛蟠,此刻热的满头大汗,两个丫鬟打扇子都热的浑身冒汗。
就这,薛蟠还没法停下来,还要与薛家商行的管事商量事情。
“上半年移民减速了,国内也没啥灾害,只能靠人贩子小打小闹的。最近下面的管事发明了个新的说辞,移民落地送老婆。”
薛蟠听了不禁感慨道:“都学聪明了,不好骗了。琏二爷那边盯得紧,移民的事情不能停啊。”
管事叹息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朝鲜与日本乃我朝藩属之地,这几年陆续运到南洋的人口也有二百万了,现在也不好弄了。”
薛蟠问他:“借出去的款子,回收情况如何?”
所有移民都一样,只要到了南洋,自动背上一笔贷款。移民送老婆,也是要背贷款的,生意人不是开善堂的。
好在落地之后,分地是真的分地,只不过现在很多都要自己去开荒。
“情况尚可,总的来说,这些年移民不赔不赚,靠的就是回程时带回来的货色利润可观。只不过,南洋货物的利润,一年不如一年了。唯独澳洲是个例外,有金山的存在,这些年都是挣的。只不过,金山也有挖完的时候啊。”
薛蟠听了点点头:“新华也发现了金山,以后移民以新华为主,私下调整一下即可。新华路途遥远,船队组织的大一些,移民半数国人,半数日朝人。就是女人难搞一点,可以找英国人,让他们送货上门。”
贾琏这边收到回信后,忍不住感慨了一番,薛蟠这家伙的心可太黑了。让英国人走私女人到新华,真是想的出来。
看看地图就知道,没有巴拿马运河的时候,想要从西亚或者奥斯曼帝国甚至东欧南欧弄人过去,路程可是要比三角贸易远的多呢。若非如此,北美的西海岸也轮不到美国人去搞西进运动啊。
这笔买卖英国人大概是很乐意去做的,理由也很简单,贸易平衡。
英国人满世界的抢贵重金属,运到大周来换树叶和泥巴,这买卖也太难做了。
贾琏给薛蟠回信的时候,想到的是犹太人,这些年因为贾琏的缘故,犹太人都不敢过马六甲海峡了。就算是来了,也不敢暴露身份。
贾大人别的本事没有,对犹太人严防死守是一定要做到的。突然又想到了河南那边,似乎有一些余孽,现代社会他们可是要回精神故乡的。
算了,这些人无非就是自私自利罢了,只要周帝国一直强大,自然能吸引人口。
从薛蟠的信里看,南洋各地不断有欧洲人贩子往南洋送人了。当然了,欧洲人贩子往南洋送的不是奴隶,而是润人。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就是一些欧洲商人来华做买卖,发现除了金银铜三种贵重金属之外,还可以通过骗一些移民买船票的方式捞一笔。
欧洲战争期间,大约有数万人被骗到了南洋。
还有就是不做人的奥斯曼帝国,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军火账单,弄了十几万波西米亚的女人抵债。
一开始只是波西米亚人,现在发展到从南欧掠夺人口了。
搞的现在奥斯曼与南欧各国的关系很紧张,最近似乎又要跟沙俄干起来了,这都第几次俄土战争了?
贾琏给薛蟠回信,肯定了他的做法,强调对北美土著做法,一定要尽量温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一定要以贸易为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毕竟人运过去太难了。新华殖民地,不能看做单纯的殖民地那么简单,应该看做贾家和薛家最后的退路。贾琏还交代薛蟠,让他去安南找王家,拉上王家一起干这个活,想必以王家现在的危机感,肯定很乐意提前部署退路的。
贾琏的假期结束后,第一件公务还是外交,并且来的是很意外的外交使团。
这次来的居然是美国使团,真是出乎预料。就现在的美国,有必要派个使团使团过来么?
要知道现在的美国,只有东海岸那一片地方,没有巴拿马运河的前提下,想要过来有两条路,一个是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一个是走大西洋到欧洲,再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然后走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
无论哪一条路,都要绕地球一周,可以说从美国东海岸到周帝国,可谓是世界的最远两个尽头。
就这,美国人还是来了,有这精力,还不如去打加拿大呢。
不过好像也快了,1812年的事情,也就十来年的样子。
得,还是先搞搞清楚,他们是怎么来的,目的何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