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赤地千里
第657章 赤地千里好雨知时节,当春却未发生,且说贾环等人一路南下,走了大半个月,气温倒是日渐回暖,然而却没下过一场雪,更加没下过一滴雨,乾旱十分严重,许多地方都没办法春耕了,待进入河南境內,本以为靠近黄河,情况会好些,谁料这里的旱情反倒更加严重了,但见赤地千里,树枯草黄,河涸井干,田地龟裂,满目苍夷,那景象当真是触目惊心!
此刻,贾环便驻马在黄河北岸的孟津渡口,心情莫名的沉重,只见此时的黄河几乎已经见底了,浑浊的河水如同小河溪般涓涓而流,两岸露出的大片滩涂都已经乾裂了,层层迭迭地张著“大口”,靠近河中心的附近则儘是淤泥,不小心踩进去,倾刻就会被沼泽吞噬掉。
太监段永舔了舔乾燥的嘴唇,一脸震惊地道:“黄河竟见底了,咱家还是第一次见,没想到竟乾旱於斯。”
一名负责摆渡的老叟摇头插话道:“別说你们这些京城来的贵人了,草民土生土长在黄河边上,在此摆渡也有三十载,还从来没遇到这样的大旱。”
贾环禁不住问道:“这里多久没下雨了?”
“怕是有一年了吧,田地根本没法种,连人畜喝水都困难,很多人都举家逃荒去了。”老汉嘆气连连摇头,一脸的忧心忡忡。
此刻的鸞舆內,黛玉和宝釵等人正偷偷掀起窗帘,从缝隙往外好奇地窥视,见到远处的滩涂上有许多衣衫襤褸的饥民在翻弄河边的淤泥,似乎在寻找什么。
紫鹃好奇地问:“这些人在作甚?”
宝釵嘆息道:“想必是找吃的吧,连黄河都要断流了,这场大旱的范围肯定极广,唉,不知又要饿死多少人了。”
黛玉轻蹙黛眉道:“国之將兴,必有祥禎,国之將灭,必出妖孽……”
宝釵连忙掩住林黛玉的小嘴,低声道:“小心隔墙有耳,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黛玉不以为然地道:“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千百年来,王朝兴替,皆前车之鑑。凡吏治清明,必国运昌盛,凡吏治腐败,则离倾覆不远矣。咱们这一路上走来,宝姐姐也见到了,水陆两路,处处设卡徵税,寸寸张罗,层层盘剥,又適逢这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贫困潦倒,食不果腹,没有了活路,除了揭竿而起,还能做什么?若朝廷再不重视,採取措施缓解,我敢断言,不出一年必有大乱子。”
薛宝釵闻言沉默了,林黛玉是深居简出的闺阁女子,尚且能看得出端倪来,她以往经常外出打理家族生意,又岂会瞧不出来,嘆道:“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外面竟如此乌烟瘴气,征榷之使,急如星火,搜刮之令,密如牛毛,百业俱废,不仅买卖不好做,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鶯儿打趣道:“两位姑娘怎么忽然忧国忧民起来了,咱们女儿家,哪管得了这些。婢子倒是更担心今年收集不到时令的雨水,那姑娘的冷香丸便制不成了,该如何是好?”
紫鹃点头道:“可不是,剩下的冷香丸不多了,若是用完了,宝姑娘再发起病来,可就糟糕了。”
薛宝釵正从车窗帘的缝隙间偷看前方贾环的背影,闻言脸上不禁微热,摇头道:“无妨,我这病也不打紧,大不了熬一熬,一段时间就慢慢缓解了。”
林黛玉道:“宝姐姐不必担心,想必环弟已经安排林之孝收集四时蕊和风霜雨露了,他可紧著呢,河南河北大旱,大不了派人到金陵,要不到岭南收集,总不该雨水那天,全国各地都不下雨吧?”
薛宝釵脸上微微发烫,隱隱觉得林黛玉话里有话,正不知该如何回答时,鸞舆外面传来了香菱的声音:“段中史来了!”
车內眾人闻言连忙闭口不言,稍倾,车外传来段太监行礼的声音,道:“请公主殿下移玉驾稍候,准备乘船渡河。”
林黛玉点了点头,紫鹃道:“公主殿下知道了。”一面替林黛玉戴著一顶遮阳的冪篱。
薛宝釵和鶯儿先行下了车,鶯儿本欲搀扶宝釵的但却被后者不著意地推脱了,她现在也是宫女身份,在外面自然不能摆主子的谱。
宝釵下得马车,又转身把林黛玉搀了下来,后者自出了京城便换下了礼服,穿上常服,行动倒是轻便了许多。
这边林黛玉刚下车,迎婚使阿合买提便立即屁顛屁顛地跑过来请安施礼,虽然態度毕恭毕敬的,但那眼神仍然让林黛玉有点不適,淡道:“迎婚使不必多礼。”
这时贾环正好也行了过来,十六岁的少年长身玉立,春日阳光下,更是温润如玉一般。林黛玉不由美眸亮起,这一路上走了大半个月,段永盯得紧,二人连说话的机会都很少,更別说面对面了。
“贾环见过公主殿下。”贾环行至跟前施礼道。
林黛玉点了点头:“环……嗯,贾婚使免礼,可是要过河了?”
“是的,请公主殿下移玉驾上船。”
“好!”林黛玉和宝釵等宫女上了船,又回头道:“贾婚使何不一起上船来,这里还有位置呢。”
段永立即瞥了贾环一眼,颇有点警告的味道。贾环拱手道:“公主殿下请先行过河,下官还要善后。”
林黛玉闻言只好和段太监先行过河去了,阿合买提看著林黛玉窈窕的背景若有所思,直到贾环叫了他两声才回过神来,乾笑道:“贾婚使有何赐教?”
贾环不动声色地道:“赐教不敢当,冒昧请教一下,阁下在哈密王座下任何职?”
阿合买提微愣,笑道:“贾婚使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只是好奇罢了。”贾环神色自若地道。
阿合买提呵呵笑道:“在下只是哈密王麾下的一名百户,名不见经传,因为口才还算可以,又懂得一些汉话,所以便派了在下当迎婚使。”
哈密国乃大晋的附属国,大晋也曾在哈密设立哈密卫,所以形成了“国卫並存”两套系统,哈密王由大晋册封,其麾下设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僉事等官职,跟大晋地方卫所一致,但是担任这些官职的都是当地武装头目,不领取大晋的奉禄,只是名义上的头衔。
换而言之,哈密国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根本不受大晋约束,只是名义上的臣服,特別是现任哈密王拜瓦,通过政变上位,更加不把大晋当一回事,之所以表面上还臣服大晋,只不过是想捞取好处罢了。
近些年以来,女真人不断崛起,严重威胁大晋辽东边境,大晋腾不出手来,只能对拜瓦採取怀柔手段,不仅不追究他篡位之罪,还下嫁郡主和藩,第一个受害者就是与大师兄柳毅青梅竹马的齐婉若,谁知此女到了哈密不久就病死了,拜瓦竟厚顏无耻地要求大晋再下嫁一名公主,並且威胁大晋,如果不照办就投靠吐鲁番汗国,引番兵攻打嘉裕关。
乾盛帝虽然恼火,但逼於东边有强敌威胁,若是西陲再起战事,必然首尾不顾,於是只能好言安抚,並且赐下丰厚的赏赐,至於和亲的事则一直拖著没有答应,直到贾环抗旨不遵,乾盛帝才怒而下旨,令林黛玉和亲哈密,以此来作为对贾环的惩戒,殊不知此举无疑於自毁长城。
言归正传,且说贾环听闻阿合买提竟是哈密王拜瓦麾下的一名百户,不禁有些意外,原以为这傢伙是名文官,敢情还是一员武將。
阿合买提见贾环若有所思地审视著自己,那目光似乎直透人心,不由微凛,於是岔开话题道:“公主殿下似乎对贾婚使格外亲近。”
贾环神色自若地答曰:“不过是康乐公主性情平易近人罢了。”
“也许吧!”阿合买提打了个哈哈,眼底似乎闪过一丝异样。
贾环没再理会他,逕自行了开去。
近千人的队伍,了大半天时间才全部渡过了黄河,这里离洛阳已经不远了,路上遇到的饥民却越来越多。
这些饥民大多拖家带口,衣不蔽体,面黄肌瘦,见到这支豪华的送亲队伍,便一路尾隨著,一双双飢饿的眼睛散发著嚇人的绿光。
林黛玉和薛宝釵诸女见到饥民当中有不少老弱妇孺,於心不忍,便命段永布施一些食物钱粮,谁知这善意之举却惹来了大麻烦。
这些饥民实在太饿了,一开始忌惮隨行护送的官兵,不敢接近队伍,结果段永带人布施食物,这些饥民就像发了疯一样爭抢,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衝上来,试图抢夺送亲队伍的物资,那情景嚇得鸞舆內的诸女容失色,段太监和几名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往后急撤,这才避免被乱鬨鬨的饥民所践踏。
亏得贾环沉著冷静,立即喝命韩信集结兵力將鸞舆团团护住,又让铁牛和满桂带人纵马执刃驱赶,这才將这些饥民驱散开去。
然而这些饥民虽然被驱散了,但很快又聚集起来,离远尾隨著车队,並且数量越来越多,黑压压的望不到边,估计有上万人之多,嚇得五百名公主府仪卫都手心直冒冷汗。
“这些刁民,当真不怕死不成?韩千户,胆敢再有靠近十丈以內者,格杀勿论!”段太监有点恼羞成怒地尖声道。
贾环皱了皱剑眉:“他们只是太饿罢了,赶走便行,莫要激化矛盾,韩千户,请留两百弟兄殿后,其他人加快速度入城。”
仪卫首领韩信目光询问地望向段永,后者黑著脸不作声,不过显然也明白若杀人见血,指不定会引发一场暴乱,最后还是点了点头默许了。
於是韩信点了两百仪卫负责断后,其他人则护送著车队往洛阳城加速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