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傀儡的晋王 燕王
第423章 傀儡的晋王 燕王开堂审案,朱和朱棣现在非常有心得。
这不只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更是因为他们经歷过开堂审案。
公开审案,让百姓可以围观,这是马寻的一个习惯,所以朱和朱棣学的有样学样。
一身朝服的朱和朱棣看著就雍容华贵,再加上马寻和邓愈也都换上了朝服,那就更加有气场了。
两大亲王再加上两大国公,瞬间让苏州府府衙更加『蓬华生辉”了。
这里以前是张士诚的宫殿不假,但是那时候就一个吴王,现在可是两个王爷了。
隨行的文官没什么可说的,连个尚书级別的都没有,这时候就別提什么发言权了。
不需要互相谦让,朱坐在了主审官的位置上。
“带犯官。”
这一下好了,直接將季亨给定性了,只是也没人去挑朱这些小小的失误,甚至谈不上是失误看著更加憔悴的季亨,朱直接开问,“你为苏州知府,本该保境安民、弘扬教化。哪料你凡事皆推,诸事都不过问,如今瀆职枉法,你认不认?”
季亨抬头,心如死灰了,“罪臣认罪。”
这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季亨哪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样当官的。
以前只是觉得大家都如此,所以用不著担心。可是现在既然被下狱了,那有些事情就是大罪了。
朱隨即继续质问,“你手下通判等巧立名目徵收苛捐杂税,这件事情你可知晓?”
季亨抬起头看向朱,哀求道,“罪臣听闻过些许,只是没想到他们如此盘剥。”
自恃身份不愿意分赃,但是坐视不理,这季亨还是有些意思。
“那朝廷要你为官为何?”朱不满的骂道,“事事不过问,手下官吏暴扰乡民你也不管,你到底是苏州知府,还是个摆设?”
无言以对的季亨只能磕头,这是认罪,这也是求饶。
说著朱开口,“將苏州通判、同知,俱押上来。”
锦衣卫开始行动起来,一条锁链,那些昔日高高在上的地方官就这么被牵了出来。
甚至刻意在府衙门口转了一圈,就是要让围观的百姓们好好看看这些官员如今的处境,
斯文扫地,没什么斯文扫地的。
这个时候不只是要让一些官员引以为鑑,同样需要让一些百姓觉得出了恶气。
將一眾官员押上堂,朱直接问道,“朝廷赋税之制早已定下,为何多了很多杂税?汝等,谁来给本王解释解释?”
一个官员不是不怕死,而是垂死挣扎,“启奏殿下,臣等俸禄太低,难以养活家小,方才出此下策。”
很多人提起俸禄,就说明朝的俸禄之低是歷史罕见等等。
但是要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朱元璋说过『百官未给禄,多贪暴”,这说的就是元朝。
元朝不给很多官员俸禄,但是没人说蒙古人的事。因为那些官员可以自己徵收,给足了朝廷应该有的税收,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
而朱元璋在开国之后依据明朝官阶九品制,按照官阶大小决定俸禄收入大小,从九品是五十石。
按照如今的购买力,就是五十贯,也就是五十两白银。
普通自耕农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五两左右,五十两对於从九品官员来说可不算少了。
而按照现在的情形,隨著政权的稳定,不管是经济还是生產都在恢復,这五十贯的购买力只会更多。
更何况官场俸禄之外,还有优免、皂隶银和赏赐等补充性的正当收入,这也是明朝官吏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歷史上明朝的官员可能会抱怨官员俸禄低等等,这是因为朱元璋来了个『永为定製”,也就是以后官员加俸禄等等是不允许的。
再者就是宝钞的贬值等,让官员的实际收入暴跌。
但是在明初,凡是有官员抱怨俸禄低,那就只能说这人想要当官的原因就是发財。
朱不高兴了,“朝廷免了汝等赋税、杂役,汝等家眷同享此待遇,你还说难以养活家小?”
免税的特权等等,其实现在也是官员的待遇,而不是所有有功名的士子才有。
朱棣翻了翻卷宗,“你为同知,掌督粮、捕盗、海防、水利诸事。怎么我看著,你征的粮税和缴纳的赋税对不上数啊?”
朱看了看马寻之后,得到授意后立刻说道,“来人吶,狠狠掌嘴!”
三个锦衣卫上前,两个押住犯官,一个拿著木牌狼狼的在抽嘴巴子,两三下就是口水混杂著牙齿、血跡乱飞。
如此狠辣的一幕看的其他官员瑟瑟发抖,接下来更要谨言慎行、斟酌一下话语了。
要不然还没有等到朝廷的处置下来,就要被两大亲王给当堂打死了。
朱拍著桌子,大声吼道,“这是我大明,不是蒙元!朝廷早已定下赋税之数,岂能有汝等擅自加税!真以为换了天子,还在这任由汝等横徵暴敛!”
看著朱那狂暴的样子,被押在堂上的官员忍不住发抖。
此前,此前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都是按照官场的习惯来。就算是稍微有些收敛,不会真的如同元朝时期那样。
但是有些人还是会有些小动作,他们自然也知道这么做是违法。
不过抱著侥倖心理,觉得其他人也是如此,只要上上下下都这样,自然就是法不责眾、自然也就不会暴露。
如今被查到了,那不只是他们倒霉了,被正法也怪不了其他人。
朱指著同知,吼道,“贪赃枉法还冥顽不寧,你是咎由自取!来人啊,即刻抄家,家眷全都下狱。府上奴僕、宗亲等一併下狱,查清了再定夺!”
脸肿成猪头的同知连连磕头,只是这时候只能鸣咽难以说话。
这犯事之后就別想著家里人还能得到好处,既然家里人享受了贪赃枉法的好处,那就要在落难的时候被牵连。
冤枉,马寻不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冤枉的。
不过马寻看了一眼朱棣,这小子算是有长进了,还是稳稳的坐著,没有像以前那样听到抄家就激动的想要亲自带队。
朱桐签发令諭,一个锦衣卫上前领命,立刻带人出发了。
朱隨即看向马寻,“徐国公,您觉得本王如此处置可有不妥之事?”
马寻立刻起身说道,“普王殿下处置英明、果决,只是臣以为犯官家眷等还需审查、处置,地方官府牢狱多有凌虐囚犯之事。”
朱櫚秒懂,大声喊道,“犯官並其家眷,俱交由北镇抚司!”
这一下官吏们更是瑟瑟发抖了,其实地方州府的一些监狱是什么样子,大家也都心里清楚。
大部分官吏入狱后,基本上都是很难翻身,所以也没少遇到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下场。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关係盘根错节,牢头、狱卒这些谈不上体面的吏,也能在一些事情上动手脚。
而现在这些犯官和其家眷被投入北镇抚司,那可是锦衣卫管辖,那可是詔狱!
或许有人可以以清白之身走出来,但是更多的是要么被正法,要么被发配,那就是个吃人的魔窟。
马寻给出自己的意见后看了看朱棣,朱棣直接大大咧咧的点头:舅舅,我也明白了,回头我再筛查一遍!
邓愈觉得好笑,晋王和燕土做事確实果断,
只是到底经歷的事情少,如果是太子殿下处置这些事情肯定更加游刃有余。
即使是处置犯官也不会留下话柄,更不会这么当堂询问马寻的意见。
现在这么一来,谁不知道对犯官的处置还是徐国公做主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徐国公在遥控指挥呢。
这么做只会让晋王和燕王看似公正、威严的形象受损,也会让马寻这个国舅看似有些许擅权。
回头再劝劝,毕竟在堂上不好直接说出朱和朱棣的不足之处,还是要维护一下他们的面子。
朱桐再次翻了翻卷宗,低头打量堂前之人,立刻怒了,“沈家的?”
马寻立刻咳嗽,这是在审案了,这是合理合法的,怎么给你弄成打击报復了!
朱回过神,立刻骂道,“朝廷拨与地方州府种粮,是为百姓春耕作为粮种!本王问你,朝廷规定百姓借贷种粮税率几何?”
看著沈家人瑟瑟发抖,朱继续骂道,“周庄几乎全都是你沈氏土地还不够?本王再问你,你沈家怎么缺了耕牛,还要朝州府借牛,朝廷的牛怎么就是你沈家的了?”
古往今来,很多的事情都不是新鲜事。
明朝政府规定百姓如果没有牲畜,可借地方州府的耕牛。
但是很明显,这些公家的耕牛就是被那几家地头蛇牵走了,公牛变成了病牛。
再一番操作,病牛死了,朝廷的资產就变成了个人的资產。
朱继续拍著桌子,“不求你为乡贤修桥铺路,但是你也不该祸害乡邻!岂不闻我帝乡义惠侯恩义?”
朱棣也跟著激动起来,“如此巧取豪夺,实在不义,你家家財就是如此来的?夺朝廷一份利,
必要你百倍偿还!”
马寻继续激动的连续咳嗽,这俩外甥现在还有些正义、热血,但是现在是公堂之上,注意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