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102章 齐桓公的遗憾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2章 齐桓公的遗憾

    第102章 齐桓公的遗憾
    自从周王朝建立以来,已过去八百年了,之后就是列国纷争,战争起起落落,又是数百年。
    历代周天子中,第二代周天子周成王,封禅泰山。
    至今八百多年,多少代人过去了,人们真的还能记起当初周天子行泰山封禅之礼是什么样的?
    对此,扶苏依旧抱有怀疑的态度。
    田安将浸泡着红豆的水盆放在边上。
    翌日,高泉宫做了红豆沙,今天扶苏打算做甑糕吃,因在雪后,频阳公让人送来了一些江米。
    扶苏用这些江米做了甑糕。
    刚出来的甑糕还热乎,王棠儿吃着甑糕,好吃得都眯起了眼。
    扶苏将甑糕放入食盒中,便出了高泉宫,一路朝着章台宫而去。
    关中的大雪刚结束,天气终于晴朗了三两天,虽说寒风依旧,但总能让人们安心不少。
    当扶苏走上台阶,来到章台宫的殿前,就见到丞相李斯正在殿内,他向始皇帝似乎在解释着。
    殿前的侍卫道:“公子入殿吧,不用通禀的。”
    扶苏颔首走入殿内,便听到了丞相李斯正朗声说着有关泰山封禅的事。
    这件事终究还是被放在了始皇帝的案前议论。
    现在正是休朝的时节,父皇与丞相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将这件事大张旗鼓地放在廷议上讨论。
    见是公子扶苏来了,李斯这才停下了话语。
    扶苏将食盒中的甑糕放在父皇的案前。
    嬴政道:“今日,怎么做这吃食了?”
    扶苏回道:“雪灾刚过,各县子民安好,才做了甑糕,以求往后也能平安。”
    闻言,嬴政已将甑糕分为三块。
    殿内的君臣父子三人各一块。
    随后李斯又说起了封禅之事。
    扶苏道:“周天子上一次登泰山,到现在也有八百年了,这八百年间可还有人再登泰山?”
    距离上一次周天子登泰山封禅的天子是那位周成王。
    时隔八百年终于又重提泰山封禅的事,并且始皇帝或许是这八百年间,最有资格的一位。
    八百年的岁月极为漫长,是整个周王朝到春秋战国,至今一统天下的全部岁月。
    换言之,也算是接近一千年了。
    对于一个农耕文明来说,一千年的岁月太容易让人们忘记一些事,好就好在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中,还是留下了一些历史的,而这些历史,就是这个农耕文明之所以是文明的证明。
    李斯回道:“当年,传闻周穆王西巡见西王母,未奔赴泰山。”
    扶苏颔首。
    “当年天子周宣王,忙于平定北方与西方的边患,因定戎患,而无法东巡。”
    扶苏听得认真。
    李斯接着道:“周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已对周天子漠视,之后再无周天子重登泰山。”
    见父皇还在吃着甑糕,扶苏又问道:“那么当年列国诸公可有登泰山封禅之事?”
    李斯又回道:“当年齐桓公想要登临泰山,却被当初的管仲劝住,而当时各地诸侯皆还在,又会因对周天子不敬,担忧各地诸侯讨伐,便作罢。”
    李斯吃下一口甑糕,再道:“之后也有各地诸侯对封禅之事有过念想,但无一人成功。”
    嬴政道:“这泰山风光如何?”
    闻言,李斯神色一变,道:“臣请皇帝泰山封禅,告知天下,天命更替。”
    可能是父皇真的只是好奇泰山上的风光,随口一说,但在李斯的眼中这是一个无比重大的决定。
    李斯忽然站起来,他的神色激动,甚至行了一个大礼。
    扶苏站起身道:“父皇,儿臣也愿陪着父皇登泰山。”
    嬴政吃着甑糕,没有发言,只是摆了摆手道:“你们两人退下吧。”
    李斯还站在原地,颇有一种始皇帝不答应就不离开的架势。
    “朕会考虑的。”
    听到这话,李斯与扶苏这才退出章台宫。
    扶苏正要走下台阶,看向丞相,问道:“若要登泰山,那些齐鲁博士恐怕是要以周礼来要求。”
    李斯停下脚步,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道:“当年周天子被囿于洛邑已是无力改变正在纷争的诸侯,当年齐桓公望着泰山之巅兴叹,那些齐鲁博士既会要求始皇帝行周礼,还想让始皇帝成为那个只能望着泰山兴叹的齐桓公。”
    扶苏反问道:“难道登泰山就一定要依照周礼吗?”
    现在的始皇帝是不会听那些齐鲁博士所谓周礼的,正如李斯所言,那些齐鲁博士多半是希望始皇帝成为第二个齐桓公,让始皇帝也只能站在泰山下,望峰兴叹。
    而扶苏从李斯眼中看到的,则是坚定。
    “凭什么要听他们的?”这大概是扶苏从李斯眼中看到的情绪。
    扶苏跟着李斯来到了丞相府,正值休朝时节,只有张苍与程邈。
    丞相府内很安静,李斯一回到了这里,就开始主持丞相府的国事。
    自秦召那些齐鲁博士入秦,齐鲁博士就与秦制度的不和睦,并且日复一日的加剧,扶苏能够感受到,父皇与丞相李斯对齐鲁博士的耐心也在消减。
    扶苏在丞相府坐了两个时辰,觉得无事可做就离开了。
    回到高泉宫时,这里依旧宁静,尤其是这里的鹿群,让高泉宫增添了几分生气。
    扶苏见到田安正在擦拭着华阳太后灵位前的桌案,见到王棠儿正在给尚未出生的孩子准备襁褓与衣裳。
    晴朗了三五天之后,关中再一次迎来了大雪。
    田安时常看到公子扶苏坐在殿前,望着漫天的雪不语。
    每每见到公子那凝重的神色,田安就会觉得今年这雪没完没了,很是烦人。
    当身在陇西郡的都水长送来文书时,距离上一次与父皇,老师在章台宫吃甑糕,已过去了半个月。
    这漫长的冬季依旧没有结束。
    扶苏的身边放着一摞竹简,这都是御史府关于节气的记录,秦有四立,但列国也有他们自己对节气的理解。
    最近,扶苏在往来的齐鲁博士中看到了一个名字,有个博士叫徐市,是去年才入博士府的,齐地琅琊人。
    此人向丞相府递交了一卷天文书,扶苏才想起这个人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叫徐福。
    说起天文与节气,扶苏觉得关中的冬季与夏季极为漫长,但从春秋战国以来,各国的风土习俗不同,人们对时节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很少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秦的历法又不够细致。
    扶苏思来想去,并不信任徐福。
    将这个想法写了下来,想问问张苍,有关节气与历法是否可以再完整一些,甚至扶苏还用了相关的天文与气象学知识来推论节气的划分,并且送信问询张苍。
    信是送出去了,但是接连几天,张苍都没有给回信。
    改历法与节气应该是一件极其漫长的事,早在去年的时候,扶苏住在潼关的黄河边时,就有这种想法了。
    那时就给张苍送去信,他则一直没有给回复。
    这位老师并不会回答所有问题,也总有一些是他回答不上来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