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好饭不怕晚
第314章 好饭不怕晚相比寒冷的柏林电影节,这边气候宜人,海风拂面,还有那一望无际、孕育欧洲文明的地中海。
而且这边的红毯要更长,身穿礼服的女明星们在红毯上爭奇斗艳。
“侯导!艺谋导演!巩丽姐!”
当一行人来到红毯区正好遇上《大红灯笼高高掛》剧组,此时的张一谋还没有习惯穿中山装,和侯孝贤一样都是一身黑色的礼服,戴著领结,瞅著神采奕奕。
巩丽同样是一身小翻领的黑色小礼服,里面蕾丝內衣,深深的事业线若隱若现,透著小心机。
赵坤少不了將身边的人跟三位介绍了一下。
没想到侯孝贤和梁佳辉、任大华都很熟。至於张一谋则带著憨厚真诚的笑容跟大家一一握手。
其实老谋子的情商还是很高的,他不像陈大导那么傲,见谁都是客客气气的。
至於巩丽嘛,瞅看盖丽和陈虹身上的高定礼服神情有些复杂。
如今的她虽然已经出演了两部获奖电影,今天是第三次出现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红毯上,但怎么说呢?
一方面是咖位还没有到那个份上,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源自於经济原因吧,没有穿正经晚礼服的她和盖丽、陈虹站在一起,不仅被完全碾压,甚至被衬托得有点土气。
要是搁以前,盖丽和陈虹看到巩丽和张一谋一定很激动,但如今她俩跟看赵坤也算是见过世面,显得得体矜持。
尤其是盖丽,原时空中被称为“小巩俐”的她,因为来到香港发展后,这个绰號大概率跟她无缘了。而且同为入围主竞赛单元电影女主角的她,此时对巩丽这位內地最红的女演员更多的是平视而非仰视。
倒是张一谋拉著赵坤嶗了几句《霸王別姬》筹备的事儿,他对赵坤多少有点羡慕。当初他为了避风头,和巩丽一起跑到香港混过。可惜那地方排外,没混出啥名堂,只好又回內地发展。
但人家赵坤却混的风生水起,不但挣了大钱,还拉来了三千万的大投资。他看过《霸王別姬》剧本,还托人从香港带回来原著小说,两相比较,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小师第真的是有才华,多少有点悍悍相惜。
面对张一谋的示好,赵坤当然很愿意接受。
开玩笑,那可是国师啊!
而且別看他一脸憨厚,但骨子里却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非常清楚自己定位,身段非常柔软,且善於妥协。
等候的时间不长,不多时便大家便先后走上了红毯。
不得不说,这次威尼斯电影节还是充分给予赵坤这位柏林最佳导演充分礼遇的,就比如这次带来的《八仙饭店》,按道理是没有资格走上开幕红毯的,但当组办方得知后不光特意送上了请柬,还专门帮忙安排了一间影院用於放映。
基本上和那些正儿八经报名参展的电影是一个待遇。
赵坤当然是投桃报李,就在刚刚接受媒体採访时,將威尼斯电影节大大盛讚了一番。
这边的记者比柏林要多得多,黑压压地挤在红毯两旁,端著长枪短炮,到处都是“咔咔”的声音,闪光灯亮成一片。
“赵坤导演,盖小姐,还有那位小姐,看这!看这!”
虽然说的是广东话,但大家都能听懂。正在摆pose的陈虹下意识地翻了一个白眼,什么叫那位小姐?
好在身边的盖丽赶紧拉了闺蜜一把,两人一左一右,站在赵坤的身边面对几位香港记者的镜头。
陈虹也只得露出得体的笑容。
那几个香港记者拍完之后,又赶紧招呼梁佳辉、任大华等人。
拍完照后,大家晃晃悠悠通过了红毯,走上台阶,接受主席迎接,然后步入会场。
开幕式的套路都差不多,主席致辞,介绍评委会成员,然后便是开幕电影,
只是今年威尼斯的开幕电影有点特別,是一部法国和苏联的合拍《蒙古精神》。
如果赵坤没有记错的话,原时空中就是这部电影斩获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一开始他还颇为期待,但整体看下来却大失所望。
电影讲的是一个在中苏边界做生意的苏联人谢尔盖因迷路和蒙古牧民责巴一家相识相处的过程,以及贡巴在妻子的劝说下进城买安全套的故事。
电影片名虽然叫蒙古精神,但影片中没有任何展现,而是始终被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气氛所笼罩。
唯一的亮点可能是对比蒙太奇隨处可见,让观眾看到了贡巴所代表的落后传统民族和谢尔盖所代表的先进文化之间的强烈衝突,
当电影看完之后,赵坤多少有点理解了。之前说过本届电影届的评委会,除了一位美国演员之外,其他都来自欧洲主流国家的导演、演员、製片人和影评家。
他们对蒙古这个民族都有种复杂的心理,毕竟在中世纪整个欧洲大地对蒙古铁蹄闻之色变。
至今在欧洲语境將蒙古作为野蛮和扩张的代名词。甚至还將野蛮和扩张充分实践的老毛子视作他们血液中的蒙古基因在作票。
如今蒙古早已落后,他们的內心难免有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復仇的快感,將这种落后视作是一种艺术,来满足自己所標榜的悲天悯人的情绪表达。
相比之下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掛》居然屈居这部电影之下,赵坤多少有点为张一谋鸣不平。
不过继《红高梁》和《菊豆》之后,都是描述民国时期中国乡土社会的题材,对於老外来说多少有点审美疲劳。
多说一句,这部《蒙古精神》的拍摄地就是在中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一个苏联导演拿看法国的投资,在当下尷尬的时代背景下到中国的呼伦贝尔拍反映蒙古特色的电影,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不带有主观色彩的。
可如果非要说中国的蒙古和当时一地鸡毛的苏联有什么相通之处的话,那就应该是对民族传统精神的陨落的嘆息吧。
相比忙碌的柏林电影节,来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更多的是像度假。
无他,这边的电影交易市场很冷落,基本上没啥片商,看摊的小霍也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黑色通缉令》和《八仙饭店》因为还未首映,压根就无人问津。倒是在柏林电影节上亮相过的《穆稜河畔》和《饮食男女》陆陆续续又多卖了几个国家的版权,进帐了二十多万美元,至少这一趟的开销可以报销了。
9月7日,《八仙饭店》终於在电影节上亮相了,有了主办方的帮忙,媒体专场、新闻发布会、首映典礼,一样都不少。
更何况现在的赵坤压根就不差钱,场面搞的越大越好。不过像后世那种国產电影赴欧洲参展,动不动就包下一个古堡,召开盛大的宴会这种,赵坤还是力所不及。
头一回来参加电影节的邱里涛和任大华都很紧张。
尤其当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赵坤特意让任大华戴上那副黑框平光眼镜,当他出现时,坐在底下已经在媒体专场看过电影的记者们忍不住一阵惊呼。
电影中那些恐怖血腥的画面还都歷歷在自呢。
效果自然就非常好,隨著媒体的报导,第二天首映时,能够容纳三百多人的影厅竟然爆满。
在整个放映过程中,惊呼连连。
《八仙饭店》这种电影说什么艺术价值,根本不存在,无非就是感官上的刺激。而电影节上充斥著文艺电影,偶尔有这么刺激恐怖的电影让人耳目一新。
甚至当首映结束后,隨著口口传播,很多影迷强烈要求主办方增加放映场次。
搞的主办方也很为难,《八仙饭店》这部电影明显有违电影节强调“艺术性”的一贯宗旨,而且整个丽都上影厅资源都非常宝贵,差不多都排满了。
可影迷的呼声实在太高,无奈之下又增加了两场午夜和凌晨的场次,结果依旧场场爆满。
隨之而来的便是媒体的关注,时不时还有片商主动联繫。
小霍那边名片收了一大堆,邱里涛和任大华也特別激动,尤其被西方观眾所认可,这对於他们这种在殖民地成长起来的人来说,那是无上的荣光。
9號上午,赵坤早早的起床,因为今天上午是《黑色通缉令》的媒体专场,中午一点新闻发布会,晚上首映礼。
媒体专场和新闻发布会倒是不用太讲究,主打一个隨意休閒。
而且这次《黑色通缉令》剧组的阵容相对人数眾多,製片人李锦文和陈虹,导演赵坤,副导演邱里涛。
原本阿邱不在其中,因为《八仙饭店》火了,很有必要蹭一下这个热点。
然后就是主演梁佳辉、徐锦江和盖丽。
正当大伙儿围在一起吃早餐之际,小霍突然风风火火地跑回来。
只见她满脸激动,因为餐厅里人比较多,刻意压低声音道:“导演,有家公司开价八十万美元要买断除大中华地区之外的全球版权。”
“哇,这么多!”
听闻这个消息,邱里涛顿时不由惊呼。
《八仙饭店》当初的预算一共就两百万港幣,但阿邱很善於精打细算,最后包括后期製作,一共了一百八十万都不到。
八十万美元,按照港幣和美元1比7.8的固定匯率,足足六百多万港幣,这还没算大中华地区的收益,岂不是赚翻了!
不光是阿邱,在座的眾人都吃了一惊的同时喜形於色。赵坤和赵二少都不是小气的老板,电影大卖,他们这些主创都会有大大的红包。
梁佳辉和徐锦江除外,特別是梁佳辉,小眼神瞅著阿邱和任大华,充满了羡慕。他早就听说了,去年《饮食男女》热卖,赵坤一出手就是一个八十八万的大红包。
他此时心里还在默默念著:但愿《黑色通缉令》也能这么受欢迎就好了。
大伙儿的目光不约而同都集中在赵坤的脸上。
却发现他神情毫无波澜,甚至还拿起咖啡,悠哉地喝了一口,才开腔问小霍道:“是哪家公司啊?”
“是美国的,叫miramafilms!”
小霍一口英语还是很流利的,还透著一股伦敦腔。
哦,原来是米拉麦克斯!
对於这家公司,赵坤当然是再熟悉不过了,应该说相比这家好莱坞最成功的独立电影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更加出名。
只不过此时的米拉麦克斯还只是一家小公司,而且哈维这个人本身就风评很不好。
这倒不是指后世这货在生活作风上的问题,最后不但身败名裂,甚至还银鐺入狱。说白了,这种不过就是好莱坞名利场上的斗爭牺牲品罢了。
说他风评不好,指的是商业方面的。
这货一向善於空手套白狼,冯裤子、陈大导先后都上过他的当。
无非就是先开一个高价,比如两百万美金买断全球票房,甚至还会主动付十万美元的定金。待嚇退其他片商后,他就会问你二十万卖不卖?
不卖算了,连定金都不要了。
这时候你不卖吧,可你已经没有其他买家了,顶多再討价还价一番,二十万实在太少,五十万行不行?
不行啊,最多三十万。
得,三十万就三十万吧。
而且討厌就討厌在,陈大导和冯裤子上当的时候,米拉麦克斯已经做大了,哈维在全球的独立电影圈里绝对称得上是大鱷,只要他看中的,其他片商甚至都不敢抢。而且他说不看好,绝对会让眾多片商知难而退。
於是,你不卖也得卖!
此时小霍赶紧拿出一张名片递过来道:“导演,您看。”
赵坤接过一看,果然是哈维这傢伙。
虽然现在的哈维还没有能力左右其他的片商,但赵坤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稍稍沉吟道:“先不理他,等《黑色通缉令》首映过后再说。”
阿邱难免有些沉不住气,忙急道:“导演————“”
赵坤笑笑道:“別急嘛,好饭不怕晚。再说就算这边错过了,不是还有多伦多电影节嘛!”
本来按照计划,这边参加完之后,李锦文、小霍和阿邱还要带著拷贝赶赴加麻大的多伦多,再去吆喝卖片。
当然前提是能够在威尼斯获得关注,打出名气。
显然目前《八仙饭店》已经达到目的了。
相比阿邱的沉不住气,狂喜过后的李锦文马上清醒过来,毕竟她在柏林电影节上见识过赵坤的两部电影分別都卖出了超过百万美元,八十万,一点都不多。
於是也跟著开口道:“阿邱,导演说得对,好饭不怕晚。”
(不好意思,吃过晚饭小憩一会儿,不小心睡过头了,差点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