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零九章 《明藩寧波条约》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零九章 《明藩寧波条约》

    第110章 《明藩寧波条约》
    寧波的五月,双屿港停泊成百上千的海船,海口处有一些官船巡视,卡著港口贸易的脖子。
    任何想要离港的船只,都需要经过市舶司或者海关税官的盘检,港口处有诸多官兵,
    象徵性的看著小吏给查阅后的那些海商批盖印章,然后送这些人过去验查货物。
    寧波一般运出去的是瓷器和丝绸,再次些的买卖就是茶叶、布、漆器等,也很赚钱。
    输入寧波港的除了金银,就是香料、象牙、珍贵木材等,最近开始会拉一些南洋的香米、玉米、蔗等物。
    因为南洋汉民种植稻米一年三季收成,產量惊人,叫南洋米变的极便宜。
    一石米,在江南都要二两五和二两六钱银子,而在南洋的自耕农卖米,每石香米价格才最多卖一两五钱,价格差距明显。
    而浙江又是出了名的田少丘陵多,就市面上总是缺粮,对香米的需求很大。
    不仅有的赚,量还很大,也推动这些皇商去扩建船坞,修造更大吨位的远洋商船。
    朝廷也在推动这方面的粮食流入贸易。
    虽说穀贱伤农,但朝廷不管,毕竟税已经很低了,而且也允许使用本色结算正税,农民要是还觉得委屈,明廷的建议就是可以去工厂做工人。
    毕竟朝廷还很缺工人,无论是粗製轴承,还是铁轨需要的铁矿矿工、修建轨道的工人:挖煤炭的煤炭工人,这些需要大量人力:
    缺钱用,感觉生活无望的农民,朝廷的绝大多数朝臣態度就是:物竞天择,適者生存。
    寧波地方船商都是皇商,浙商特点就是创新、吃苦、敢拼、守信。
    皇帝也在此费了一番心血,毕竟寧波是明朝和日本贸易份额最大的地方,明日的生丝贸易,每年都能给大明朝廷带来近百万两白银的利润。
    这个收入將近明朝现在財政收入的四厘,占比很高。
    而“明藩会议”对於浙商而言,利益巨大,都早已准备各种商品,期待能在这些藩国贵族眼中,占据一席之地,
    赚钱,永远是商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朝廷的政治外交游戏,他们只关心是否会影响自已的利益。
    像皇商刺杀钱跃升这种大事,对勛贵来说是一件值得说道的大事,但对商人而言,这些皇商自己作死,皇帝没有追究整个商人阶层,就已经让他们鬆了口气。
    诸多藩贵族陆续赶到大明的寧波,由礼部官员接待,並安排馆驛暂住,在进入寧波,
    礼部官船进入寧波港口时,这些贵族王子无不露出惊讶表情。
    在港口的舰船,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巡视的明朝军舰就不少,而商船就难以想像的多了,並且明廷並没有关闭海关,今日也依旧在正常海贸。
    海口驶入的大量船舰体型,甚至比大明朝廷的宝船还要大一號,也不知道搭载著多少海员和多少货物,正在冒著灰黑的锅炉蒸汽,一艘艘的正在收起船帆,放弃风帆带来的风力。
    就此,朝鲜王子李溶感慨道:“今至大明,方得见儒文圣明。比我东流汉城,上国一府便尤胜十倍!彼处街巷连亘交横,视若经纬铺陈,台宇楼阁参差若云汉垂地。原未可信,及入天朝,乃知真天子国呼!”
    感嘆归感嘆,但王子李溶算是记在心里,目光左右观察,不放过大明港岸上的一切景象。和亲信大臣交流著,討论是不是要增加明朝那火枪的购买,然后提一嘴想购买那种快速行驶,带有蒸汽烟囱的船只回去。
    而那个越南国阮氏的王子阮福濒,在儒学修养上,相较於朝鲜王子显得就较差。
    他当看明朝使臣的面,只留下一嘴道日:“斯诚上国声教远被,如今方至,得见方邦来朝之象!”
    倭国就比较乐呵了。
    在船上的时候,德川家光对左右不断点头,刚刚登岸就衝著接迎的大明礼部使臣留下一嘴,道:“呦西!斯国以內!”
    大明朝的寧波会议,不止是藩国王子和大量贵族臣子会到,皇帝也会亲自赶到,礼部需要提前先教导这些藩属大臣、王子,大明朝的礼仪並商议语言的內容,比如见皇帝要直呼的万岁,不管会不会汉语,都要念出来。
    毕竟要商议关於划分土地的,以及商业的普及关税概念。
    大明朝的五月到六月,这些来明朝的藩国,在皇帝面前很恭顺。
    等待御驾亲至寧波的十几日时间,这所有藩臣可隨意在寧波游玩,会有明朝锦衣卫保护。超出眾多藩国贵族预料的是,让大明得以中兴的皇帝,年轻但並不英俊,甚至可以说无唐宗的“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姿容平平无奇,有些路人脸。
    身姿虽然高拔,身形却十分消瘦。
    朱由检身著龙袍,一副百无聊赖,很乏累的样子亲自骑马赶到。
    龙袍內是穿著內甲的,头戴著简单的金制束髮武冠,夏日一到,这一身打扮其实很热。
    商谈持续一个月的时日,皇帝虽然都商议了个遍,但主要是推动自己的排行榜,介绍了一番后,剩下的都是听这些藩国狗腿子的恭维,朝鲜王子是朱由检蛮喜欢的,夸了几句识大体,但没有赏赐。
    因为这个王子提到想购买蒸汽舰船,令朱由检很意外,一般贵族根本不会在意这种东西,只顾著享受金银珠宝,享受美女佳肴。
    而这个朝鲜王子却能注意到蒸汽船,这其实对他这个阶层来说,很不容易。
    只是朱由检並未轻易鬆口,同意关於蒸汽技术商品的出售。
    原因无他,此时来买船,你来太早了。
    蒸汽船是肯定会开放买卖的,一种技术创新不可能吃一辈子,別国会想尽办法搞到这种东西,东西我搞不定,你那製造、生產的人,我还不能吸引一批吗?
    只要搞到製造蒸汽船的工匠,当然也等於是获得了这门技术,想要完全封死这方面在古代几乎不可能做得到。
    並且將来大明也会利用退化的蒸汽船,进行买卖来获得金银资金,不断叠代更新蒸汽船只或者蒸汽机。
    这都是必然会的。
    只不过现在还是太早,至少近几年,大明不会开放蒸汽船的出售。
    朱由检也不想吃这笔关税,毕竟这地方赚了,海贸的蛋糕就小了。
    会议的目的,划分国界多谈了几天时间,最困难的不是琉球,德川家光对琉球兴趣缺缺,他比较在乎的是茶叶和书画贸易,对琉球有兴趣的一直是他的魔下藩属萨摩藩。
    对於琉球,皇帝给德川家光的要求很明確,约束好自己的藩主,別惹事。
    对於大明的发展亲眼见证,德川家光对於明日贸易更加期待,也忌惮於大明的那些舰船,言语恭顺的表示回去之后就会按照諭令行事。
    这种態度敷衍了事,但朱由检无所谓。
    话带到就行,你看,又是一个宣称造好了。
    將来琉球一旦出事,大明出兵就师出有名,这师出有名不是专门对外的文章,而是对內民间起到忽悠作用。
    一个警告,不知道能不能约束日本,但总之是个限制。
    真正令谈判多谈好几天的,还是后黎朝的郑主臣子和明藩越南国的阮主臣子,二者之间的爭议了。
    两家对边境划分很有异议,以什么为界,皇帝为此折腾到头皮发麻,才终於安排妥当,给了个双方能谈的边界线。
    诸多大明藩属国,於崇禎十年的六月十九日,在条约上签字加印授,签署三十三份书面条约,明朝自己收录一份,留作凭据。
    其他属国各自带回一份,將来若有事端,可以拿这份协议,向宗主大明要求支持辅助裁决结果。
    这份条约一经签署,便立即以塘报內容的形式传播到民间,是再、再、再次给大明朝注入一记强心针!
    这份条约,整体规制清晰,是全篇白话文,格式类似现在的大明塘报格式,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外交体系的规则、土地划分、藩国间的贸易內容等。
    条约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如此清晰明確的出现了地名,明朝的歷史记录,是將之命名为:《明藩寧波条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