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封赏无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封赏无序

    第115章 封赏无序
    给祖家的封赏,给是给了,但毕竟祖家是损失了沈庭侯祖大寿,现在要討论如何世袭沈庭侯的位置,是交由祖大寿其长子祖泽薄继承,还是其继子祖泽润来继承爵位,这一点在朝堂上是爭论的不可开交。
    孙传庭的那些支持者,主要就是孙承宗的主张进攻的人,这些人都支持的是祖泽润,
    来继承沈庭侯。
    他们还有些其他理由,就是祖泽润截杀多尔袞,將其重创!
    这个功劳是非常大的,在后续的调查中,给出的伤亡报告,很清晰明確的记录下,绝大多数杀死的女真骑兵,都是被祖泽润给截击杀死的。
    这个功劳就显得很大了,毕竟孙传庭发动此战的一个主要目的,毫无疑问就是灭掉多尔袞这一支,理由是多尔袞被箭射,极有可能无法亲自参战,而现实是多尔袞来了,而且亲自带兵过来。
    祖泽润能够按照孙传庭命令,迅速集结游骑,截击並重创多尔袞部女真力量,这毫无疑问是大功一件。
    而支持正统继承的绝大多数朝臣,全部都是支持祖泽薄来继承这个爵位,这个原因更简单,正统继承嘛,嫡长子继承制,由祖泽薄来获得这个爵位,在他们看来是没有爭议的事情。
    你祖泽润哪怕有天大的功劳,但是你是过继到祖大寿祖系的人,按照大明的传统来说,是不能够继承爵位。
    皇帝毕竟是处理完分配钱財赏赐,人就跑了嘛,
    寧波亲自去了一趟后,基本上就呆在后宫,和自己的妃嬪们培养感情去了,即使是听到外廷有这样那样的討论,也並未放在心上。
    现在皇帝决定,来个一锤定音,亲自来处理此事。
    毫无疑问,祖泽润有大功於科尔沁,但朱由检也並未想要破坏,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围绕大明朝最根本的继承手法,正妻无子,长子继承,这是没有爭议的,无论你这个父亲是否喜欢这个孩子,爵位和家財,务必属於这个嫡长子的。
    这一点大明朝自始至终都履行下来,那这个沈庭侯爵位,毫无疑问的要留给祖泽溥。
    而祖泽润,因为有大功,但並未能够带著一万多骑兵完全歼敌,让多尔袞这些人跑了,也是不能直接给爵位的,加封为科尔沁总兵官,赐金器银器等等许多。
    这就是皇帝的最终安排了。
    赐爵,还不行,功劳虽大但还不够。
    而沈庭侯的位子则由祖泽薄担任。
    这其实皇帝也是选择了占据大多数的守旧派,而没有选择,那帮希望皇帝能够任贤用能,孙传庭这部分少数派。
    这当然会失去一部分人的支持,但皇帝依旧不在乎,大明朝廷內部的党爭,始终在他的控制之內,並未脱离出来。
    並且自己手中依旧有王承恩、曹化淳等阉宦,可以组建司礼监统治派系,明廷的派系其实很容易,毕竟这其实是可以组建三加一派系的,皇帝从中制衡。
    而满桂大胜於三晋,清除了张献忠,还俘虏了李定国,功劳不小。朱由检对李定国可是垂涎已久用这个词可能是不太恰当,但他属实是早就想將其收入囊中了。
    李定国不仅能打,忠诚度还不错,对於大明而言,让他出去带兵打仗,会更加得心应手。
    先赦免了李定国流寇出身的罪,加授陕西延安府参將,算是从高任用,而大將满桂则赐封昭贞伯,赐金五千两,魔下將佐都有赐赏,並给予参战官兵发內帑赏赐各十五两白银。
    皇帝很在意流寇,剿灭了张献忠不说,还替他俘虏了李定国,这个赏赐在他朱由检看来不过分。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至於说,拿捏封爵的度,皇帝一直就是按照自己的判断来做的,並没有个標准。
    也正因如此,先前洪承畴並不能说猜测皇帝到底会怎么赏赐。
    接下来还有一份赏赐需要敲定,那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是要入阁的,加赐大学士肯定要的,按照资歷,洪承畴是可以任文渊阁大学土的,毕竟他的功劳相当高了,像陈奇瑜,目前的资歷也就到此为止。
    毕竟封疆大吏属於地方外臣,进阶官场不如京官快,像是杨嗣昌那样的,分明资歷比二人都小,功劳也更无法比擬,但就是比他们提前爬到了文渊阁大学士这一级殿阁大学土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洪承畴和陈奇瑜,如此想要回到中枢,扒掉封疆大吏这身皮赶紧回京了。
    说到底,文官要的就是向上爬,而不是呆在边疆,当一个所谓的“土皇帝”,这没有意义,大明朝也不会让你一个文官待在地方上太久的,体制已经设计好了,没有他们倒腾的空间。
    唯有爬,爬到阁臣的位置,然后才能进入中枢的最高层,主宰大明朝的沉浮。
    阁臣才算真正接近皇帝,可以面圣陈情,安排自己的文官势力,称得上大官。
    朱由检对此不是很放心,他还是需要一个能够控制住场面的老人来替他处理一些政务,这当然无关权威,而是一个提异议的人,那就是孙承宗。
    朱由检目前不是很乐意將洪承畴调回京,虽然他呆在三边够久了,但论能力,除他之外,没人能在三边处理的如此完美。
    这些时日,他打败流寇数次,又有雄心壮志进兵西域,朱由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控制三边。
    洪承畴和陈奇瑜都属於是为了入阁,能够不惜一切代价的人。爱折腾,能够在工作范围之外,主动想办法搞攻略西域给自己涨政绩,这样的人才留在內阁太可惜了。
    孙承宗要是在的话,肯定会给自己想点藉口出来,压一压这帮人的政绩,至少別调回京。
    但现在,孙承宗是呆在家里静养,安排的御医每次都说是要补药膳养身,长期的修养看样子是这些年的边事,是把孙承宗累坏了。
    既然要调回洪承畴,那么谁去更加合適?
    “调回洪承畴,朝中似乎没有什么能臣可以兼顾陕西和西域边防吧?”
    朱由检的话很不客气,对几位在朝阁老说道,
    杨嗣昌看了眼边上老態龙钟,並不做言语的韩,又看了眼身侧的温体仁,也是不想回应,他想了想自己的位置,於是主动回道:“稟陛下,京中善於兵事的臣公不在少数,
    敢问陛下需要何种能臣,前往三边去更替总督一职?”
    皇帝人懒散地倚靠在龙椅上,思索一番回復道:“像洪承畴一样的可用之才,最好能担得起西域之责就是朕要的能臣。”
    “额—
    杨嗣昌一愣,几位阁臣也是面面相,露出神情,似乎对皇帝的说法,没有能够提前预料。
    “陛下,能臣中,有善修土木守成者,有安邦定国者,又有安民辅农———“”
    “停!”
    皇帝一听,就知道韩这是要长篇大论,他才不管顏面不顏面,直接叫停。否则不是顏面问题,而是自己会不会头疼的问题了。
    “这样吧,授他洪承畴东阁大学士职,赏赐黄金两千两,白银一万两,加赐太子太保。另赐其泉州田地一千亩,奖励其督剿有功,但令其继续开拓西域,暂不调回京师任阁。”
    皇帝给了最终决定,算是定了调子,他揉著发胀的太阳穴,是越来越不想把持朝政了。
    没有孙承宗,所有官派,都要自己亲自过问,去想想调谁合適,像韩这些阁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大儒,但能力喉头疼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