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调节兵將
第123章 调节兵將吴三桂?
朱由检仔细看了通篇奏疏,提到的最多还是吴三桂,其次的什么粮秣补给和军、屯垦改种小麦,都是小问题。
这秦良玉对吴三桂的意见很大,只不过表达上是旁敲侧击,並不阐明她到底想要朱由检怎么做,只是说两军之间配合不恰,搭在一起或许会適得其反。
但又没明確叫朝廷,也就是朱由检將他给调走,朱由检看得出来,忠贞侯秦良玉写这篇奏疏时候,是非常谨慎的,以免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只不过涉及到魔下,有吴三桂左右了战局,这件事影响太大,可能脱离她的掌控,所以才上奏这么一篇。
白杆兵和浙兵有过矛盾,这个朱由检是心里清楚的,只是他没料到吴三桂的辽兵和这个白杆兵之间,居然也有嫌隙,也不能適配。
朱由检感觉头疼,拿手搓搓额头,擦出一些油渍,不免感嘆古代没有洗面奶的尷尬。
这叫他怎么调兵?难不成因为孙应元的京营和秦良玉的白杆兵合得来,就乾脆再拨一些京营兵马过去?这不大合適吧?
何况朱由检的本意就是让秦良玉好好约束一番吴三桂,將他的军纪约束一番。
现在看来,似乎也不行,秦良玉老了,而且出身和官阶显然也压不住吴三桂,甚至担心爆发衝突后如何收场。
“难不成再把他调到辽东?”
朱由检喃喃自语,的確是,当吴三桂在孙传庭魔下时,还是很听话的,孙传庭一向军纪严苛,別说是吴三桂了,他爹吴襄都能叫人拖出去挨板子,祖大弼更是老顽固,时常挨打。
倘若拉到孙传庭魔下,那问题应该是能够遏制了,毕竟也是他吴三桂的老上级。
如此一来,问题迎刃而解,剩下的问题就是没有了吴三桂,谁有能力前往,替朱由检支持藏地?
还得会带骑兵的大將,来支持白杆兵,保持一股机动力量在藏地很有必要。
朱由检他倒还有一些人可以用,黄闯子或者把已经空閒下来的满桂、赵率教给调过去支用。
满桂和赵率教,常年与韃虏作战,经验丰富老道,魔下要么是蒙古归汉的精骑为主,
要么是辽东精锐,都是有一部分机动力量在手的边镇官將。
而黄闯子,也是十分凶悍的战將,胆大、敢拼,廝杀起来不死不休,对付固始汗这种蒙古人,喜欢玩突袭的黄得功其实也挺合適。
当然朱由检手中还有更加合適的二曹可以用,但是为了清剿他的心腹大患李自成,还是让曹文詔细细搜寻陕西,务必將李自成给他用弓弦勒死才行。
大明朝亡就亡在这个,动不动就看要闯出陕西的流寇头子手中,这傢伙是嚼看人干都要打潼关,造福北直隶的狠人。
朱由检对这个傢伙还是比较忌禪。
他左右想了想,还是调黄得功带本部兵马,加上一千山东骑兵,以及京营骑兵,凑出五千骑兵给他使用,再加上他魔下的大约七千步卒,前往西藏。
至於说吴三桂,调回南直隶看看再说,朱由检对这傢伙还真的是蛮好奇的,歷史上的平西王到底长什么样子。
现在不忙,他好奇心起,笔墨一挑,又单把曹变蛟也挑出来,让此二人带部分兵马回南京,至於吴三桂,单独叫他让副將带大军先行前往辽东,归孙传庭处置调遣。
这倒不是因为朱由检怕吴三桂这两万多人能闹出什么事,南直隶作为京师重地,除了南直隶的京营大军,至少一拉出来就是六七方战兵以外,还有地方生员,隨时能拉出勤王师。
这些生员的能力,隨便一个县府都能拉出数千战力低下的兵勇,当年满清和李自成之所以倒腾那么多年,都未能摧毁大明根基,就是生员眾多。
这些生员们,在乡村城镇的號召力强大,给大明续了几次命。
这吴三桂但凡有点敢犯事儿,下场不会比杨应龙好到哪儿去。
处置完换掉援兵的事由,皇帝又给秦良玉的其他问题做了一些批註,如同藏文和密宗,朱由检是仁慈的给他做了保留。
毕竟这些东西在將来,可以翻译一些藏地古籍和考古利用,朱由检也没想把事情做绝。
但是要求一点,那就是藏人必须学习儒学汉语,这一点要和藏巴汗要求,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藏巴汗来办此事,大明朝再给出明確要求,两厢情愿是最好的。
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朱由检一次性给她办完了,对於固始汗,朱由检並不是太关心,一支主要依赖两万蒙古弓刀骑兵的势力,对於大明来说,先收拾掉阿济汗的这个西域叶尔羌再说。
叶尔羌的战事已经到了掐住阿济汗脖子的时刻了,再拖延上一年半载也该结束了。
此时的洪承畴已经是又开始捷报频传,兵发西域,连克数个重要屯堡。
他先是徵调各路三边官兵,把用於满桂剿寇的后勤驮马拉过来,多凑足了两万匹骤马和一些牛群,然后屯了精兵在布隆吉城,命调回三边的贺人龙为前锋大將,调回的尤世威为中军,自己带眾多官兵殿后,一路至四工堡,向西连破数个工堡。
至崇禎十年的九月,洪承畴已经入驻肃州坊,目標就是收復整个玉门关一带。
他这一路穷追猛打,基本上阿济汗是再无战心,连连败退。
十工堡一场大战,又折损上千精骑,隨军带的十几个当地番女都未能及时带走,基本上明军杀至,他之后乾脆不发一枪,扭头带兵就撤,意志消沉,斗志涣散。
战报一份份的送到朱由检这,一直都没回应,现在朱由检才发现洪承畴是西征第一猛人。
居然都干到玉门关了,这著实有点凶猛,也难怪阿济汗都开始求饶,连送两道求和信这两份都是监军太监送的,显然先前还有,只不过是被洪承畴暗戳戳的压下来了,大约是想等自己打下玉门关再说吧。
朱由检很认同,如果洪承畴真是这么想可就太符合朱由检的想法了。
谈?
我现在不想和你谈,等你什么时候给我更多,咱们再好好聊聊使团被杀,侮辱天朝的罪责,然后再多要一些利益。
比方说土地。
拿出更多土地来和我谈,否则,我寧愿承担代价接著打你,逼你求和。
他给监军太监传了份旨意,和谈事由交给洪承畴来办,让他不要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