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方的大时代,如今近在眼前
第124章 东方的大时代,如今近在眼前这些太监也许就收了贿赂,替阿济汗带个信,想要告诉皇帝,自己已经服软,求大明看在自己过去也算是朝贡过的份上,放他一马。
也许以前的嘉靖和万历,看你懂事了,服气也赔罪了,也就收兵答应了。
但是崇禎不一样,朱由检对这个土地可是贪婪无比,西域土地上,不仅矿物资源令朱由检是眼热许久,最重要的当地还有一些马群,可以被大明使用。
当地產的伊犁马有耐旱特性,对於大明往后进入西域,有很大助力。
毕竟中亚诸国的手中,都有万余或者数千骑兵,这些骑兵是將来大明肯定要面对的对手,要剷除骑兵,最好的手段就是训练相应骑兵,而伊犁马是大明最需要的马种。
当然最好肯定还是大宛马,但是大宛马非常珍贵少有,大明仅有的大宛马,基本上都是给锦衣卫和御马监使用的。
皇帝处理了几日朝政,对於北方的山西鼠疫情况好转给予了肯定答覆。
对天津港,以及登莱两地港口依旧严苛海关,要求是登岸过渡船只,都需要经过十三天的停候观察。
无论是皇商船只还是藩国商船,想要苏北往上地带停留港湾,都需要先跑到东江镇的鹿岛进行停靠,十三天后离港盖印,再进入大明登莱。
手续变得繁琐,一经发现舰船私自假印登岸,船商本人斩首,三代流放澳洲,十分严厉。
大员岛已经有二十多万户人口了,以后再有流放,就直接流放遥远的澳洲远离神州近万里的澳洲,这祖先陵墓肯定是再也祭拜不了了,当地还荒无人烟,只有千人的商人队伍在建造屯堡小镇和海边港口,可以说对这些人而言,和死了都没差別。
几天的时间过去,他也就忙完了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政务。
大明现在的情况是小问题,钱不超过二十万两白银的,合理条件下,直接举手投票也就决定了拨发还是不拨发。
而像农耕和秋收,皇帝已经是不管了,户部主事的尚书从底下侍郎中挑选人来负责。
类似边镇的大事,则是內阁看看重要不重要,重要则上呈司礼监,司礼监看过交由皇帝,朱由检来决定要不要办,或者乾脆留中。
大明朝很大,官员经过几次的增加,多是用来补充南洋的外省官吏,这些官员三到六年一次,朝廷进行內外省的更换,来保证地区的始终控制。
这一点还是这些年才有的一个新制,为的就是解决掉大明一直以来,对外控制费成本过度的问题后,朱由检想出能够维持中央集权,统治外部的新方式。
內外官员来回对调,虽然可能將来会有一定问题,毕竟官员並非当地產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不理解当地民生现状,不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局势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通讯交流不便而產生的间接问题,朱由检没有办法解决。
真要解决也得靠发展科技才行,比方说有线电话、无线电之类的东西,这种情况朱由检无法改变,毕竟他懂得多,但不是全能,这种通讯设备不是他能一口气能倒腾出来的。
像秦制的统治,本身有各种各样的保皇党支持,就死抓著一个离心力外脱离的外省不放,当地人剷除完了你都不可能得到王朝的独立承认。
交趾是个意外,把朱瞻基换成成祖的话你试试,他当地人杀光了,哪来还有那么大的统治成本。
而现在朱由检的手段也就是如此,对他而言,不服王化还敢抵抗就是死罪,直接拖出去吊死比较合適,根本不讲礼仪,只讲利益。
忙完这一阵,也对给张嫣皇后加太后尊號的事,以確不符礼制,自己有逾制的过失。
小事而已,要不是懿安皇后是天启帝的正妻,他早就崇禎十年的十月二十日,英国商队这才从吉大港赶到泉州港,短暂的维护和补给后,
继续北上至寧波港,经过四十天浙地岛屿上大明海关官军的停靠监视后,缓缓进入了寧波港。
寧波港是明日海商贸易的最大港口,大明现在是常年在此维持四千人的备倭兵,並且驻扎一支寧波分舰队,是不容有失的海贸节点。
这支英国商船舰队由威德尔上尉带领,带著英王命令,为与明朝长期贸易而来。
他们十分谨慎,操纵著舰船安全、缓慢地经过了,那些强大、坚固的明朝葡式战舰侧方。
英国士兵能够看到,在明朝战舰的侧边甲板上,有许多明朝舰队的官兵在巡视海面,
梳杆上有梳楼,有士兵拿著双筒望远镜坐在那里,远眺海面远方。
在甲板上的官兵彼此交流著,並没有对他们这支舰船感到疑惑和给予更多关注。
大约是习以为常了,有其他西方舰船到来贸易,无论是寧波港,还是连云港、登莱二港还是澳门和广州港,其实都有西夷贸易。
因为西班牙已经和明朝达成协议的缘故,现在的葡萄牙商人也获得了,和明朝外贸交易的权限,只不过现在所有西夷,都被要求不能进入明朝其他区域,尤其是南直隶地区是禁止西方人贸易的。
听说是皇帝最近在让太医们调查柳病,正在严查这种疾病的源头和对感染百姓的记册,现已明確禁止任何西方人,进入南直隶和北直隶地区。
此时的威德尔心情复杂,有些忧虑。
他发现这些明朝舰船的状况很好,表面刷了漆料,船底下方好像有使用黄铜色的特殊顏料,安置有那些密密麻麻的炮窗,隱约能看到黑洞洞的炮口。
“上尉,这些战船中部,为什么要留一个大圆柱?”
有英国士兵问道,他观察的很仔细,似乎不管是军舰,还是民用舰船,停留港口的海船中部位置都有那么一个大圆柱,
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这个圆柱会妨碍桅杆收帆,而且肯定会有很大阻力,因为这个柱体迎风面积看著很大,收起梳杆船帆后,很容易让船只跌岩起伏,不利於船身稳定。
这一点很不合理,英国的海员们无法理解,恐怕他们带的设计师也无法理解这一点。
威德尔上尉摇摇头,他很难不注意这个,因为这些明朝的葡式战舰,与他们英国帆船的最大不同,也就是这一点,这个大圆柱。
“我想,那个竖起的圆柱体,就是个大烟肉吧!看那!”
“哦!上帝!这艘船航行速度太快了!”
眾人望过去,有英国士兵惊呼声道,他瞪大著眼睛,不敢置信道:“好像真的是一个烟囱,那艘船开始收帆了。”
远处,一支四艘皇商运粮商船组成的商船舰队,正在进行收帆,然后开动蒸汽机燃烧煤炭,烟卤冒出大量的灰黑烟雾后,进入港口停靠。
这些皇商的商用运输舰队,在收帆之后,航速不但不衰减,反而航行速度慢慢的、慢慢的逐步加快,然后达到这些英国舰队船员口中惊嘆的“太快了”,但是依旧在不断加速。
这些皇商舰队也注意到了这些英国船只,对悬掛的英国浅蓝底米字国旗指指点点,似乎是在彼此询问和交流,这是哪个国家的船只。
威德尔眼睛瞪得很大,他们是见过那些南洋的福建舰队船只的,在进入寧波港湾前也见过一些东江镇、大员岛和倭国船只,並没有见到这种情况。
“这些东方的船舰,性能太强了,威德尔!”
一名与威德尔熟悉的英国海员老兵,目光定格在那些即將超越他们的明朝商船,语气古怪的嘆道。
“是啊,真的很先进!”
威德尔脑子第一次蹦出“先进”这个词,看著那些体型庞大的船舶超越他们,他心头巨震。
那些船的甲板比他们这些船要高出五米以上,船舶距离他们最近时大概也就三十来米距离,看得很清晰。
这些船十分修长,应该是葡萄牙式帆船,但稍微有些不同的是,它的整体设计上要比所有欧洲船舶都更加修长,整体长度甚至是令威德尔无法理解。
他无法想像出在这种船舶长度的设计,是怎么弄到这种韧性和强度都合適的木料的,
明朝人是怎么解决龙骨问题的。
船舶劈开了海面的波浪,从他们身边航行而过,那巨大的中央烟肉吐著黑色浓雾,船舶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鸣笛声。
这是商会的工匠们设计出来,提醒港內百姓,出港行商的海船现在归家了。
也许扰民,但是皇帝觉得这么做,对於离家远行的商人而言,有特殊意义,並未阻止。
而英国人纷纷瞪大著双眼,依旧震撼著眼前的场面,那喷吐黑烟的商船並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厌恶,因为他们都清楚一点。
这些船舶此刻就象徵著,一个属於东方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个东方的大时代不再遥不可及,因为就在他们的眼前。
在大时代的波纹中,大明已经超越了他们,航行的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