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罗剎人的首级
第126章 罗剎人的首级没能拿下加尔各答,倒是无所谓了,明朝已经获得了吉大港和达卡,本身已经占据足够的贸易份额了。
现在的东亚地区,除了荷兰人还保留著的巴达维亚,基本上的东亚海洋贸易节点都被明朝占据,而大明对於这些地盘的经营,也在陆续搬上日程。
这些土地需要明朝未来的持续投入,儘可能的让新获得的疆域,获得除却稻穀、蔗以外的利益。
皇帝思索著,过去大明朝对於南洋,最关心的就是粮食获取,其实是已经解决了一些至少这段时日运输回大明朝的民间粮食,看得出来,量还是蛮大的,算是让飢饿的大明朝能够缓过来不少。
但是粮食这种东西,也就是灾年的时候有点价值。
眼下输入大明的这些粮食,已经让南方粮价开始迅速下滑,北方的粮食价格上涨趋势,也在逐渐放缓了。
朱由检也要考虑,是否早日去开拓其他贸易產品的市场了,比如红茶和菸草,这些东西在南洋种植,利益需求应当非常大。
十一月份,北方接任宣大总督的陈新甲,这会儿却是无心好好待在总督府中驱寒,他是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在宣府互市口岸巡查现状,
天气已经入冬,互市中的皮毛生意显然比较火热,这些皮毛的价格也的確有所上涨换的粮食比寻常月份高出三到四成。
林丹汗需要这些粮食,北方的寒冷天气令河套地区的牧原,无法养活他的牛羊,他只能够贩卖更多的牲畜和皮毛,来获得明朝商人在互市中,提供的穀物和豆料。
这些粮食就是林丹汗唯一可以寄託的东西。
如果明朝关闭了互市,他就只能说要么不计成本的进攻明朝长城防线,要么迁徙,选择去劫掠瓦刺或者更西边的汗国。
没有办法,北方游牧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如此,遇到天灾,北方无法养活自己的牧民,就会彼此劫掠,努力的生存下去。
运气好的话,趁著汉人势力衰落,他们就能杀入中原,劫掠汉人活过灾年,可能还会迎来鼎盛时候。
陈新甲是提前让官兵们保持警惕,他是就怕出现意外,担心闹出事端来。
大明朝现在武运昌隆,但皇帝硬生生把主战的卢象升撤下来,把自己调过来,令陈新甲是不由得多想。
皇帝是想对自己任用一二,如今把他调来宣大,兴许就是镀金来的。
这么想,他就对於自己的担子越发看重,这才冒著寒冬风雪,坚持亲自巡边。
陈新甲身披布面甲,甲胃內有狐裘袄子垫著,依旧被风雪吹的发寒,几千隨同官兵隨他巡查互市,也都是一般打扮,很少有人还穿札甲了。
这甲太沉,冬天穿著过於笨重,险些摔上一跤。
“大人小心,雪地走路,地面滑可別摔了。”
副將担忧道,陈新甲毕竟年纪不小,万一出事,他可担待不起。
“无碍事,边关的安危最重要,走吧,没事的。”
不得不说,陈新甲的態度,令官兵们还算是看在眼里,觉得此人在文官大员中也是很不错了,虽然不如卢象升那么与官兵同吃同睡,但为人隨和,不会对官兵打骂侮辱,也是文官大员里头极为少见了。
互市其实依旧人挺多的,各地商人都有,明朝的商人带的多是粮食和豆谷,甚至有人带来了土豆、番薯粉之类的货物,都是粮食,这些东西比麦子还要便宜,能饱腹,蒙古人很喜欢收。
陈新甲这位总督大人亲自带著大队官兵进驻屯堡,让交易中的蒙古人纷纷侧目,多有留意。
好在这位新宣大总督到此,並不是来耽误互市的,这些蒙古人照常可以交易,买上麦米就走。
大明和林丹汗已经贸易了八年了,合作到现在,陈新甲不会贸然断掉互市,朝廷有意利用粮食贸易,拴住蒙古人。
土豆、稻穀日渐的增加互市售卖,是因为朝廷贴补了一些银子,专门从南方运粮过来的。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陈新甲站到城墙,向北方远眺,白雪之下,雪原无边无际,不由得吐出一口气来,浊气在风雪中直接被吹散开。
他咬牙带著官兵进入堡內,进入温暖的屯堡,有暖和的煤炭暖热,陈新甲这才舒適的“呼”长出气了,副將连忙上前,给他脱掉其身上沉重的甲冑,有人去点燃烛火,照亮整个屯堡內部。
陈新甲他本人对於接任卢象升的总督职位,其实並不太满意,他並不觉得林丹汗会和大明朝作对,毕竟粮食捏在大明手里,只要宣大、寧夏的官兵不主动进攻,蒙古人现在不可能突破长城。
他自己还是希望能够待在南京,早日入阁才是正经事。
长城的屯兵多了,足够防御游牧,而且宣大有上万骑兵,足够机动对抗。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於宣大防区的长城沿线修,一些已经无法使用的屯堡和敌台,
被他带著官兵仔细修补,至於砖石,他一部分是从当地的商人那里採办,有一部分是就地取材,自己製作。
卢象升在位的时候,一直主张是对蒙古的林丹汗示之以强,保持官兵的长期巡视边防,在手里始终捏著重兵,常年训练,保持震力为主。
陈新甲则完全不同,他主张以联络贸易,维繫关係,安抚林丹汗,而对內则专心坚固城墙,修边镇为主。
卢象升的主战派是震镊为辅,要求主动攻击为主。
而陈新甲是安抚为辅,贸易粮食作为主要的手段。
白雪中,有一队骑兵逐渐显露,被城墙上巡视的明朝官兵们瞧见,立刻警惕起来,这段长城边儿上有二十六个明军官兵,纷纷举起火枪和弓箭,隨时会叫一边的烽火台,点燃火柴石漆。
一直到骑兵近了,这些明军才放下戒备,因为这些都是夜不收,领头的几人都已经被认出来了。
大明现在的夜不收数量逐步恢復,开始在长城外进行巡视和深入探索。
这次的报告,是讲述北方草原的寒灾、旱灾情况,夜不收深入到了河套土地上,观察了牧草情况,感受到了冰寒,都一一记录,给总督陈新甲做呈报。
对於现状,陈新甲是比较乐观,看样子,这些年的草原情况的確是非常差,皇帝和他的想法都是先再缓缓看,没必要这么急,等大明的骑兵再多个五万。
朱由检相对更加乐观些,他是觉得多五万骑兵,训练完备,对付蒙古人还是挺容易的。
这骑兵的质量暂且可以不提,毕竟朱由检不可能要求一个骑兵,在野战中对付十个骑兵对吧?
这是不可能的基本上,一对二、一对三,已经是少有的精锐才可能办得到。
这些风尘僕僕的夜不收回到长城屯堡內,便是將手上一枚枚圆滚滚的东西抓在手里,
朝地上一丟,到一处堆著。
他们绕开了互市关卡,而是在这里丟下首级,也是怕引起蒙古人內部的非议。
大明朝自从没有了首级制度,这门传统也就越来越少有人使用了,毕竟实在是过於野蛮残忍,土兵们也不太乐意使用。
“阿图什沁克,怎么没见你阿爸?”
一个守堡兵面露异色,手挎著腰刀带著一大帮守堡明军凑上前来询问,这些人大多是归汉蒙古人,这些人也是效忠大明,前来当兵。
不少人都注意到,这支夜不收人数不对,少了好几个,而这个带头的守堡兵,正是该堡的总旗官。
夜不收出营巡边,少了人还带回不少首级,显然发生了战斗,带回来了斩获。对此,
他可不敢大意,连忙追问。
“我阿爸——”
被问话的那个中年士卒,缓过心神,居然就“鸣鸣鸣”地哭了起来,对著那名守堡总旗官哭诉道:“我阿爸就是被这些个罗剎人杀害了!他们带有火枪,打死了我阿爸!阿爸!呜呜呜鸣——”
总旗听到罗剎一词,便是浑身一股寒意生出,与眾多归汉明军朝地上一瞧,这些首级白的嚇人,生的一副西夷面孔,就是鼻樑还要扭歪些,一脑袋的黄白杂毛顏色。
好啊!真的是罗剎人!
他们这些归汉对罗剎是自小听闻,方才还以为割下的是韃靶脑袋,还能换些银子,现在仔细凑近了一瞧,竟然是一些个罗剎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