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方与莫臥儿的兵器贸易
第162章 西方与莫臥儿的兵器贸易对於北方的野生女真和韃,朝廷也並非是完全留在边外,至少很大部分要让他们迁往关內。
就比方说朝廷在兜售军中抢掠到的一些幼稚儿和女子,这些人的养活问题,
朝廷不可能说单纯留在手里头天天给他们百吃白喝,也是得找户人家,分下去融入汉民群体里头给他们照顾。
让他们这些女人和孩子,至少在往后可以活下去,如此想著,往往户部会主持这方面工作,乾脆就拉到民间的百姓家里。
西域和边外抢掠的女子,有民间无妻儿的汉子,朝廷分给一个野生女真的女子,给他当妻子的。
有的是富户买走做奴婢的,这方面朝廷也看得开,也是同意立契书,保证这个女子的安全。
娃娃则是家中无后,以军户最多,留在家中吃喝,当做未来的自家孩儿,毕竟军户家这些年里很多都是青壮在战场上打没了,需要后人侍奉祖上的坟荧。
这方面朝廷也是专为这些家中无后嗣继承的老军户著想,儘可能的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给他们留一个男娃娃。
汉民普通人家还是挺朴实的,买来的女子都是做妻子的,並且照顾的很好。
朝廷给这些可怜女人发契,然后官衙做保,给她们找寻一条未来的活路。
至於娃娃,也都是尽心照顾,希望长大了可以给自己养老送终。
相对来说,这样的结果在古代已经算是境遇不错了。大明朝廷的儒学现在再次盛极一时,因为朝廷在推行百姓识字研究学问,百姓也知道礼义廉耻,待人以善。
当然並非没有坏种,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多数农民家庭,还是对待自家女人不会说捨得糟践的。
皇帝曾经说过:將来的天下生民,皆应自称之为汉,无从者,朕必使其自明为了整合理念,减少大明內部的离心力,皇帝是费尽心机,胆敢违反他諭令的,手段残酷的解决掉,就是他这种人会做的事。
大明正在扩张,消息隨著英格兰人的使节宣传,以及欧洲以及波斯商人们的海上贸易恢復,了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吸引著很多人的注意。
东方天朝的西扩,明朝商人那里消息是非常多的,一是在民间不少莫臥儿是最激进,最积极的。
莫臥儿皇帝沙贾汗从荷兰人,葡萄牙人的海上贸易中,大量的购买比他自己更加先进的火绳枪,甚至於大量购买防护力更好的板甲、锁子甲。
莫臥儿帝国购买的数量的確很惊人,光是优质板甲,这些年陆续运到莫臥儿的就有六千余副,火绳枪更是达到一万多支,这么大数量的贸易令英格兰东印度公司极其眼馋。
但很可惜,莫臥儿目前只跟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做贸易,英国人的武器產量不够,而荷兰和葡萄牙商人则可以从欧洲战爭中,购买到大量火枪和鎧甲。
在手工业主导的时代,能卖这么多兵器,荷兰人的商人主要是为了疯狂吸金。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在前两年的鬱金香泡沫破裂事件中,经济损失惨重,急需黄金来恢復经济。
而哪里的黄金最多?
其实是莫臥儿。
莫臥儿在几十年间的海外贸易中,买卖大量的丝绸和布料,吸收了大量海外黄金。
这些黄金此刻因为沙贾汗急需欧洲火器和鎧甲,来建立新的军团,弥补损失掉的军团位置,也就拿出这些黄金来和荷兰人进行贸易。
荷兰人也需要黄金来恢復被戳破的泡沫经济,一环扣一环的接下了,这源源不断的莫臥儿兵器订单,从欧洲以贱价大量购买甲胃和火枪,再远道贩卖给沙贾汗。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这些兵器,隨著和莫臥儿人的贸易路线,现在一趟来回到手的黄金,就有至少十倍的利润!
如此看,其实倒还不算是支援莫臥儿来的,从中获利才是真。
但是莫臥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不在乎,无非就是多收些税罢了,他最重要做的,就是训练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对抗明朝,乃至夺回西孟!
完成这一切来洗刷战场丧子,且自己承认战败的耻辱!
而这么高的重税,竟然没什么人觉得愤怒,除了熬下去,感觉痛苦外,居然也没什么人叛乱,这一点令许多外国客商非常疑惑不解,认为莫臥儿人的团结令人动容。
有一位波斯商人问了个,尚未被重税整到麻木的莫臥儿丝绸商人,丝绸商人倒是告诉他一个很简单的说法:“当明国的总督和沙贾汗皇帝言和签订契约之前,所有莫臥儿人都在儘可能的往帝国西南部迁徙,原因就是那里距离明国最遥远,可能受到攻击的风险最小。
“沙贾汗期望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够防御边境,这一点上,几乎所有莫臥儿人都和皇帝的期望一致。莫臥儿人都渴望有一支铁壁般的强大军队,能够阻挡明国人骑兵的铁蹄。”
“这种一致性的想法,让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反抗沙贾汗的重税,因为重税可以训练更多装备精良的士兵,武装那些军队。”
西方商人是难以想像那些莫臥儿人,是如何绘声绘色的做出描述,但是通过波斯商人的语言,还是知道一些莫臥儿的事情。
但实际上,莫臥儿大量购买西式的板申和火枪,明朝这边一清二楚。
有皇商的船队在沿海进行贸易,另外陈奇瑜是知道的,他提前就安排了大量探子进入莫臥儿打探军情,得知了大量莫臥儿的事,只不过陈奇瑜本身是无所谓,也不愿意这个时候生事。
皇帝的諭令早已到了,陈奇瑜得带祖大弼、俞咨皋、刘泽清三路明军,赶往內地,担任湖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的五省总督。
一是镇压云南冒起的哨官李天保叛变,在云南和广西两省进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彻底的理清土地。
也就是说,其实莫臥儿再如何闹腾,陈奇瑜是事不关已高高掛起。
战爭会有功劳,但陈奇瑜是多聪明的人,他看得出来朝廷已经不想打仗了,
至少皇帝是这么个態度。
皇帝在解决完漠南的林丹汗一事,就安排了一位挑选的文官,给漠南的马群带走,开始分发耕地的农具,让文官带著汉民来教人种土豆。
儘可能的让这些放牧的有粮食吃,朝廷也是自掏腰包,银子掏钱来办,並且皇帝还带走了林丹汗的长子额哲,邀请其游歷神州。
教育蒙古百姓种地,以及在漠南开始安排屯堡这种事情,按过去的话,皇帝是会亲自做完的,但是这一次显然皇帝並没有,而是仓促吩附完,就带著大明军队的大部分,迅速南下班师了。
並且在洪承畴那里的战爭,朝廷的態度很纠结,一副不是很愿意提供更多资源的样子。
这一点陈奇瑜更是看在眼中,默默思量,提前判断出来自己要离开西孟,回归大明了,现在看来,真是一点没预料错。
如此一来,大明对於莫臥儿购买西式兵器的態度,也就取决於皇帝本人了,
如果真的要打,肯定会有调令,锦衣卫那么多,皇帝那多少会有消息,但並没有调兵遣將,就说明皇帝不愿意打。
皇帝都不愿再起南洋战端,那就是要摁下此事,不作回应了。
朝廷不想打的態度很明显,並且也调了陈奇瑜回到內地,也是避免衝突的考量。
陈奇瑜带著官兵迅速离开西孟,绕过马六甲和缅甸,开始向云贵川地区挺进,先前往云南平叛。
这次所谓的哨官李天保叛乱,比歷史上晚了差不多一年,掀起来的乱象则比歷史上的大数十倍,有近五万人隨他在云南造反!
这个规模在现在的大明朝,属实不能算小,动静闹得挺大,朝廷也是第一时间调兵遣將过来压制。
总兵刘兴祚带的兵马本身就少,富州普厅当地的官员上报又迟,等刘兴祚想要带领官兵前往平叛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比较迟。
双方打了几阵,贼寇大败损失近三千多人,士气低迷,隨著李天保就躲入深山。
刘兴祚自然而然因为兵少不敢深入,只能等待陈奇瑜亲自赶到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