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治灾救民和治理水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七十六章 治灾救民和治理水患

    第177章 治灾救民和治理水患
    对於虚头巴脑,毫无意义的文章,根本没有实际的用途,这一类学问就被皇帝称之为虚学。
    冒襄他对此的意见自然是很大,数学这种旁门左道的学问,他就曾写一篇文章,在小报上刊印了,也是传颂一时。
    疏文叫《驳筹算之术代诸子论》,传播四海的速度很快,倭国在南京的使臣都听说了,看完之后觉得全篇写的很好,送回一份到了倭国国內。
    冒襄这洋洋洒洒五千多字,后有一段明確他对数学的態度,更是震动天下,在生员之中有很多人收录。
    结尾写著:方今復员冒姓闻知,忽有朝官春闈,欲以算学尽代诸子之学,此诚天下之大谬也!
    算学虽有用,不过勾股丈量、钱粮筹算之技耳,仅为器用之末节,於我大明保家安民更是毫无可用。
    有此学问无益治国,有善商者而无益於百姓,於我大明士农工商之太祖基业!更是千秋之大繆!
    另外就是一首诗《汰圣詰问》,有这么一句“使有赦汰伤白身,十年青青继何学?”
    念起来自带著屈。
    朱由检当然还是看到了,包括后面这首诗,在新考开始之后,冒襄又是第二次落榜,
    皇帝甚至蛮同情他的,这傢伙看起来已经快疯了。
    骂吧骂吧,朝廷也不是第一年被骂了,这次是刚刚榜选结束,人家骂朝廷就骂,反正榜上有名和名落孙山,都已经是定下来了。
    数学,不仅仅是朝廷目前考试的重中之重,將来也是一样。
    学问上不行的,数学可以也能被户部捡出来当官,说白了就是能力问题。
    將来入仕当官,已经不再拘泥於儒学文化了,至少崇禎朝是这样。
    今年兴修水利,包括黄河和长江,以及给几个大坝重新修筑加固,明廷任用旧官带新官,徵募劳力数万人。
    这恐怕是朝廷除了打仗以外,费最大的一项开支了,河套地区近百年被蒙古靶控制,从河道浊清的情况来看费,积年累月,早已不是寻常的小数目。
    但是,就算是这样,户部还是希望能把费压到三百方两,因为只有这样,
    他才有钱能拨用到济南府去,賑济山东的粮荒灾民。
    皇帝打仗,把国库算是掏空了,去年的税收又得照顾眼下的天下粮荒,的確户部现在的手头不怎么宽裕了。
    几十万人待哺,户部压力非常大,当地州府的粮价已经到了“斗米千钱”的极端程度。
    倘若事態继续恶化,朝廷不能及时平抑粮价,等闹出匪患来,户部很可能变成眾矢之的,惹得皇帝怪罪。
    可这份奏疏被內阁驳回,要求就拨发银幣的数量进行重议。
    几个阁臣又不是傻子,黄河中上游的河套地区,这得有近百年都没有修河堤了,哪怕是给中上游河道清淤,恐怕都不止这点银子。
    户部的解释將修堤坝的事儿也打包给商人,皇商这几年搞得水泥石头和红砖,在民间造砖,意思是不如打包雇皇商来办。
    那些砖头和著水泥石头,造的民宅其实造的很坚固,如果用来修造河堤,总比用石头和木柵栏效果好吧?
    朱由检最近有些懒散,但今天的確是比较的忙碌,连陪他一块的那两个小太监,也忙的上气不接下气,浑身冒汗。
    內阁和乾清宫跑了多少趟,朱由检已经记不得了,不知道小太监路上有没有喝口水的功夫,朱由检自己估计,他们现在一定渴得要命。
    这小太监已经是跑不动了,准確说维持不了小碎步了,他是汗如雨下的走过来,站定之后腿都在微微颤抖。
    朱由检看著两人的模样,宽慰著提醒道:“你们两个先歇一歇,没有那么急,去喝口水歇歇。”
    “奴婢们谢皇爷体恤!”
    两个太监喘著粗气,连忙叩谢之后退了出去,跟跟跪跪,人没了半条命似的。
    皇帝不急太监急,在明代说这句话,真的没错。不得不说,老朱家对宦官的控制力属实有点牛批,能把人调教成这个样子,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皇帝只是以一个后来人的態度,照顾一下这些贴身太监,至少也是把太监们当人看。
    不由得心里晞嘘了好一阵,但內阁未处理的奏疏的確堆积如山,皇帝的確是很忙,刚刚让太监下去休息喝口水,自己就得继续翻阅奏疏,看看这各地州府衙门递上来的奏疏。
    救灾的拨粮、拨银的奏疏,沉重的压力压得皇帝有些心情复杂,即便没多少人饿死,
    但这些人的生死都与朱由检有关係。
    可这毕竟是明末,这样的灾害程度是仍旧在皇帝自己的预料之內的,歷史上对於这段时期的描述,就现在这个灾害烈度,全天下都有地方闹灾的情况完全一致。
    连山东、湖广、江南省这种土地肥沃,物產丰饶的地区,都开始持续闹旱灾,急需拨粮。
    当整个大明都在闹灾的时候,哪怕是南直隶想要靠钱財来救济地方,都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皇帝不断的批下开仓放粮的諭令,並且心中还是觉得,要加大迁民规模。
    现在的大明朝人口还是太多了,至少这个时间段,明朝国內不能有那么多人口,还是要迁民南洋,不迁民,再熬几年,大明都得被拖垮。
    土豆、番薯,虽然是有耐旱属性的高產作物,但在山陕地区以及是乾旱情况极为残酷的河南,依旧是无法在旱灾中存活下来。
    尤其是土豆,土豆在这么残酷的旱灾,江河都枯竭了,在土豆成长的阶段,就会被晒死、渴死,根本无法成长到块茎发达的状態。
    现在主要种植土豆增加粮產的地方,主要是山东和浙江两省,其他地方的百姓依旧热衷种植小麦和稻米。
    这些沿海地区的土地在雨量上,毕竟比河南和山陕要多的多,旱情特別严重的还是少部分县府,朱由检真正需要担忧的是旱灾之后的蝗灾。
    旱情之后,就是旱蝗並至。
    就今年的灾害烈度看,蝗灾必然已经是在某些州府酝酿了,朱由检个人判断,应该还是山陕或者河南爆发蝗灾,这一点他记不得了,只能说提前预备粮食,方便朝廷能够及时应对灾情。
    內阁和廷臣呈上来谈及修水利,治理水患的事情,给黄河甚至是长江修建新河堤,
    询问充否外包给皇商来修。
    户部提出治理水患?外包给皇商?
    也许可以试试,但要警惕商人偷工减料,这一点要让朝廷商议些督办官员出来,以免真的酿成什么祸端。
    朱由检想了想,添上几笔后再招手叫来一个太监,递给他道:“给阁老们送去,顺便把王大伴叫过来提银子。”
    “皇爷要拨內帑?小的明白了,这就请秉笔王公公过来。”
    见皇帝点头,小太监连忙恭恭敬敬地接过諭令,隨后匆匆地跑了出去,皇帝嘆了口气,又一大笔银子出去了。
    皇帝除了认可了內阁修河套黄河的决策,並从內帑拨钱出来修堤坝之用,添了银幣两百万两,黄金十五万两。
    关键时候,黄金再怎么保值,该用也是用了。
    这可是一大笔支出,哪怕朱由检財大气粗,但银幣两百万两也不是小数目,何况还有十五万两黄金。
    他的意思很简单,三百万两白银和五百万两都远远不够,並且要修就修全。
    长江在明年可是个大雷,必须提前遏制解决,这一点朱由检心里常常记著。
    长江的河堤是朱由检早就想修的,而黄河当然也得修,上游需要清淤,河堤是单薄的根本靠不住,毕竟嘉靖年间就放弃了的河套,现在要修,要的银子比起以往,那可是要多的多。
    一段小的支流修起堤坝来,就得掉两三万两银子,长江、黄河支流眾多,流域甚广,哪怕千万两,这一次修理两条江河也是得掉的。
    黄河还得上游清淤,这得多少人力物力砸下去,这银子在朱由检自己估算,一千万两也只能说勉勉强强,效果更是难以保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