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男友书库

手机版

男友书库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山陕大飢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七十八章 山陕大飢

    第179章 山陕大飢
    京官们和地方官,不一定是从属关係,毕竟拆分开来属於吏部,但因为地方和京官前些年的爭权夺利,吏部和当地官派、府院都关係很僵。
    何况现在是朝廷授意,背后站著的是户部、兵部、內阁和皇帝,京官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要执行朝廷的迁民政策。
    山西、陕西现在这几年,因为朝廷的南迁政策,自己流失掉的人口其实就蛮多的。
    黄册上面整理起来看,要迁出的百姓是差不多一共一百四十几万人。
    这么多人要迁,迁到阿拉乾的土地上,可耕种的土地虽然不缺,但是屋棚是要南洋提前开始预置。
    一户人家至少需要两到三间户屋,用棚子先搭个大概,其他则是交给迁民自己做,朝廷会任新的里长和甲首进行管理地方村庄,阿拉干也足够大,不是说加上先前的百来万人就能完全覆盖掉,这片土地几千万人口都养得起,毕竟耕地够多。
    屋子加上一户人家给五十亩地的老政策,这千万人口也用不了半个南洋,阿拉干不够的,还有多余的人口可以分去西孟加拉和阿洪姆,马六甲也是可以迁民的。
    当然是要另外安排里申来屯民,这些工作量不只是地方官来做,主要还得是有朝廷派下的京官和生员小吏,来辅佐安置。
    蝗灾来势汹汹,这种可流动的灾害,自古以来都只能靠熬过去。
    到了后现代,也是用药剂杀灭遏制幼虫,但是一旦说蝗虫已经大范围的出现,就只能靠硬扛挺过去。
    久旱之后比较容易出现蝗灾。
    相比较可以救治的疤疾和瘟疫,乾旱导致的粮食绝收要賑灾,蝗灾是对人类文明打击最大的灾害,近乎没有之一。
    因为蝗灾针对的就是粮食,就是庄稼,一旦蝗灾成型,高粱和蕎麦、生都会被蝗虫吃光,朱由检不可能说製作毒药来治灾,只能说把人迁往南洋。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南亚地区雨林密布,瘴气常年存在,蝗灾无法抵及,更无法在雨林地带生存。
    这也是朱由检可以迁民的最好选择了。
    七月,陕西凤翔府大飢,人相食,饿孵遍野,甚至有人掏开刚刚埋下的病死者、死婴来吃,有官吏写到:飢饿死婴者,民者剔其尸肉下醃在缸,食者面色干苍白色如霜,折寿而图活一时也。
    灾情之严重,震动天下!
    旱情实在是酷烈,沿途官府的粥棚都因为迁民太多,每一处都可能时不时的断上一两日,饥民们赤红著双眼盯的官吏都会畏惧,谁知道这些人有没有吃过人。
    晒死、饿死者,已经埋得人都变少了,很多人被曝尸荒野,而这样烂掉,也没有猫狗来吃,毕竟猫狗已经被吃光了,这样的情况已经算好的了。
    这种事情多半藏在荒村乃至废弃的老庙里做,毕竟被官府的官差乃至官兵抓到,都是一律斩杀。
    这可是不赦的大罪!
    而盗贼趁著四下无人,或者趁著夜色,在饿死迁民身上乱摸,期待摸出几枚铜钱。
    而一旦被人发现,被官兵抓住,则同样是当眾斩首,乃至吊死在刑柱上。
    七月十九,山西平阳府,辖下浮山县遭大飢,致使县城闹粮者民变!
    有人在浮山县自称是李自成,以乡民二十余人称“迎闯王,混口粮”的口號,裹挟上千人衝击府衙,打杀差役三十余人,劫掠满城富户。
    山陕两省地区已经近十年没纳粮了,的確不能用“不纳粮”来吸引百姓。
    事態闹到八月,总督剿贼的满桂,一边打固始汗,另从魔下调出李定国,令其率三百名骑兵剿贼。
    等李定国终於赶到了浮山县附近,当地赶到的两队官军,共计六百三十六人,直接攻击已经发展到六千多人的流寇。
    双方於石桥、常柏两地打了三场,斩杀千人,最终在常柏的官兵赶到,李定国又带兵衝杀,杀数百人方才打散了浮山县的整股流寇。
    整场战事折损官兵七十五人,还有三个官兵重伤难救也死了。
    按照朝廷前些年的旧历规定,弃械的流寇投降了,要么尽数斩杀,要么全部丟掉边外而在地方上疏后,朝廷的意思是全部几千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遣送至西伯利亚去当地种土豆,要么打猎自己养自己。
    这都不是一般边外了,说流放都要来的宽容些,西伯利亚那可是真正的北方苦寒之地,就是官兵们,也只敢在西伯利亚南部驻屯堡,抵挡风寒。
    这段时间,朝廷严刑峻法,凡是饥民敢於在迁徙过程中聚眾闹事者,首恶诛杀,从犯一律是拉到西伯利亚种土豆。
    西伯利亚没有乾旱,有的是雪水,唯一的问题就是冷,那的寒冬又长又冷,轻轻鬆鬆零下三四十,正常飈到零下五十,普通人根本生存不下来。
    朝廷准备的船只还是比较多的,沿看山东和江苏、北直隶,有四百余艘各种官船,陆陆续续地按满户后,启程向南洋驶去。
    明朝提前在南洋的布置相对来说是不够的,只能安排的户数住宅是远远不够的。
    土地很简单,划出一大片山林乃至田地,都是无人区,到时候分地给耕牛和稻种就行。
    为了忙活这件事,等於说是大明朝真正开始消化掉南洋控制的土地了。
    不管是马六甲,还是阿洪姆以及西孟、阿拉干,大明朝都是驱赶、杀,这些土地目前的总共迁民大概是不到三百万,等山陕、河南、山东、北直隶按比例的汉民迁过去,是最少一千多万人。
    这样的规模迁民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明廷是分了几波,先北直隶,包括北京城,
    超过三百万人口分三批迁民。
    之后是山东的三百万人,再之后是河南、贵州的四百余万人口,之后是山西、陕西两省的人口。
    这些官船、战舰已经是大明朝沿海的大多数了,现在大明海军虽然有上千艘水师航船,十几万水师官兵,但驻扎的地方还是多。
    比方像是吕宋、琉球、福建、阿拉干、马六甲、苏门答腊,都有明朝常驻轮换的分舰队。
    这些舰队至少也有二十艘船,眼下的四百艘官船、战舰,这也已经是兵部抽出来的全部海內朝廷船只了。
    兵部在钱这方面的投入侧重,依旧是陆军部为主,海军部为次。
    对水师给的实在不算多,主要是皇帝拨了几笔钱,让水师依旧能够维持现状,並且还能打造新船。
    明朝的船是不贵的,打造和维护都是老传统,非常便宜,无论是水师官兵,还是船只本身,都相当便宜,是可以大规模扩招的,但是朝廷现在的陆上官兵数量太多了,兵部没有这个钱。
    钱都是户部来计算,这灾荒那断粮,皇帝老子要打仗,户部的日子即便有第一银行撑著,也是过的越来越紧巴,能给兵部的钱肯定是精打细算。
    崇禎十三年的八月份,明廷非常忙,迁民之事占据了京中朝廷大量的精力,另外就是解决准噶尔问题。
    准噶尔人和明朝的衝突,其实是有一阵子了,连吴三桂都被准噶尔骑兵主动进攻过,
    虽然这是被吴三桂的两千人暴打了一顿,但那只是小股骑兵,瓦刺也是能拉出十几万骑兵的。
    巴图尔琿台吉是在今年制订了《蒙古卫拉特法典》,彻底控制了整个瓦刺,成为了漠西草原除了明朝以外,最强大的势力。
    他控制著瓦刺,朱由检对此是比较谨慎的,能和平的谈个结果是最好的,不可能和平,那到时候再打也得修养个三五年再说。
    粮荒已经把朱由检和户部整得头皮发麻了,哪儿有钱打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